【参考文献】 反映本文研究工作的背景和依据。
|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4 条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3 条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52 条
[1] | 蔡兴怀,许杰,高琪,许金林. 大豆异黄酮对小鼠抗氧化能力的影响[J]安徽农学通报, 2007,(12)
.
|
[2] | 刘洪禹,王丕武,付永平,张卓,马超. 大豆查尔酮异构酶基因的克隆及乳酸菌表达载体的构建[J]安徽农业科学, 2010,(19)
.
|
[3] | 庄颖,赵红,张玉媛,马孺林,韩慧. 大豆异黄酮对大鼠血脂和抗脂质过氧化作用的探讨[J]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4,(02)
.
|
[4] | 马君兰,李成,魏颖,李莉,赵越. 异黄酮的生物合成途径及其调控[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07,(05)
.
|
[5] | 李宁,郝再彬. 物理条件对大豆异黄酮抗氧化性能的影响[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08,(05)
.
|
[6] | 谢明杰,陆敏,邹翠霞,刘长江,卢明春,金凤燮. 大豆异黄酮的抑菌作用[J]大豆科学, 2004,(02)
.
|
[7] | 刘春龙,李忠秋,孙海霞,李长胜. 大豆异黄酮的生理作用及其在医学方面的研究进展[J]大豆科学, 2008,(04)
.
|
[8] | 张大勇,李文滨,李冬梅,李永光. 大豆叶片异黄酮含量与PAL基因相对表达量的关系[J]大豆科学, 2009,(04)
.
|
[9] | 王婵婵,王安娜,吴蕾,李业成,刘成,马凤鸣. 大豆PAL2基因的克隆与分析[J]大豆科学, 2010,(01)
.
|
[10] | 孙军明,丁安林,张艳,常汝镇. 大豆异黄酮的研究概况[J]大豆科学, 1995,(02)
.
|
[11] | 杨镇洲,糜漫天. 大豆异黄酮的抗癌效应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肿瘤学分册), 2001,(02)
.
|
[12] | 周发俊,王逸群,陈由强. 植物查尔酮异构酶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综述)[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08,(01)
.
|
[13] | 夏玉凤. 用于蛋白亚细胞定位研究的烟草愈伤组织培养条件优化[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 2006,(03)
.
|
[14] | 刘肖飞,梁卫红. 根癌农杆菌介导的GFP在洋葱表皮细胞定位研究[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01)
.
|
[15] | 吴玉,杨迎伍,邓伟,李正国. 番茄EBF2基因的克隆、亚细胞定位与遗传转化[J]核农学报, 2010,(03)
.
|
[16] | 徐冉,汤雪燕,缪旻珉,曹碚生. 黄瓜酸性α-半乳糖苷酶Ⅰ的亚细胞定位[J]江苏农业科学, 2010,(06)
.
|
[17] | 刘强,赵南明,K.Yamaguch-Shinozaki,K.Shinozaki. DREB转录因子在提高植物抗逆性中的作用[J]科学通报, 2000,(01)
.
|
[18] | 刘强,张贵友,陈受宜. 植物转录因子的结构与调控作用[J]科学通报, 2000,(14)
.
|
[19] | 王翠艳,丁东风,于晓菊,阎瑞香,廖芳,赵磊,陈苗,李伟东,乔坤艳,刘菁,李明刚. Floral dip法在大豆遗传转化中的应用研究[J]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01)
.
|
[20] | 黄泽军,黄荣峰,黄大昉. 植物转录因子功能分析方法[J]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2002,(03)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