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反映本文研究工作的背景和依据。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 条
[1] 宿星. 中更新世以来柴达木盆地西北缘气候变化的环境磁学研究[D]兰州大学, 2006 .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2 条
[1] 于永涛. 柴达木盆地西北缘尕斯库勒湖钻孔记录的中更新世气候转型[D]兰州大学, 2006 .
[2] 张文翔. 表生元素在湖相沉积中的地球化学分异及环境演化[D]兰州大学, 2009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69 条
[1] 施雅风,郑本兴,李世杰,叶佰生. 青藏高原中东部最大冰期时代高度与气候环境探讨[J]冰川冻土, 1995,(02) .
[2] 陈敬安,万国江,徐经意. 洱海沉积物粒度记录与气候干湿变迁[J]沉积学报, 2000,(03) .
[3] 蒋庆丰,刘兴起,沈吉. 乌伦古湖沉积物粒度特征及其古气候环境意义[J]沉积学报, 2006,(06) .
[4] 王随继,黄杏珍,妥进才,邵宏舜,阎存凤,王寿庆,何祖荣. 泌阳凹陷核桃园组微量元素演化特征及其古气候意义[J]沉积学报, 1997,(01) .
[5] 马宝林,王琪. 青海湖现代沉积物的元素分布特征[J]沉积学报, 1997,(03) .
[6] 王国平,刘景双,翟正丽. 沼泽沉积剖面特征元素比值及其环境意义——盐碱化指标及气候干湿变化[J]地理科学, 2005,(03) .
[7] 黄润,朱诚,王升堂. 天堂寨泥炭地层的磁化率、Rb/Sr值及其反映的古气候意义[J]地理科学, 2007,(03) .
[8] 薛红喜,何江,樊庆云,吕昌伟,孙英,梁英,白萨茹莉,沈丽丽. 黄河包头段常见离子对重金属在沉积物上吸附影响机制研究[J]地理科学, 2008,(03) .
[9] 李中轩,朱诚,朱青,马春梅,张广胜,欧阳杰. 中坝遗址地层的Cr/Cu值对干湿环境的指示意义[J]地理科学, 2008,(06) .
[10] 舒强,赵志军,陈晔,张茂恒,李吉均. 江苏兴化DS浅孔沉积物地球化学元素与粒度所揭示的古环境意义[J]地理科学, 2009,(06) .
[11] 伍光和. 论柴达木盆地在我国综合自然区划中的从属关系问题[J]地理学报, 1965,(04) .
[12] 张彭熹,张保珍. 柴达木地区近三百万年来古气候环境演化的初步研究[J]地理学报, 1991,(03) .
[13] 王金土. 黄海表层沉积物稀土元素地球化学[J]地球化学, 1990,(01) .
[14] 陈敬安,万国江,陈振楼,黄荣贵. 洱海沉积物化学元素与古气候演化[J]地球化学, 1999,(06) .
[15] 黄麒,陈克造. 七十三万年来柴达木盆地察尔汗盐湖古气候波动的形式[J]第四纪研究, 1990,(03) .
[16] 王苏民,薛滨,夏威岚. 希门错2000多年来气候变化的湖泊记录[J]第四纪研究, 1997,(01) .
[17] 万国江. 现代沉积的~(210)Pb计年[J]第四纪研究, 1997,(03) .
[18] 万国江. 现代沉积年分辨的~(137)Cs计年──以云南洱海和贵州红枫湖为例[J]第四纪研究, 1999,(01) .
[19] 葛全胜,郑景云,方修琦,满志敏,张雪芹,张丕远,王维强. 过去2000年中国东部冬半年温度变化[J]第四纪研究, 2002,(02) .
[20] 张虎才,王强,彭金兰,陈光杰. 柴达木察尔汗盐湖贝壳堤剖面介形类组合及其环境意义[J]第四纪研究, 2008,(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