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反映本文研究工作的背景和依据。
|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6 条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57 条
[1] | 曹树刚,边金,李鹏. 软岩蠕变试验与理论模型分析的对比[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07)
.
|
[2] | 何满潮,杨军,齐干,王树仁. 深部软岩巷道耦合支护优化设计及应用[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 2007,(01)
.
|
[3] | 何满潮,景海河,孙晓明. 软岩工程地质力学研究进展[J]工程地质学报, 2000,(01)
.
|
[4] | 张丰强,安伯超,吴士良,杨怀涛. 大采深复杂采动条件下巷道锚杆支护数值模拟研究[J]矿业工程, 2006,(06)
.
|
[5] | 徐长洲,陈万祥,郭志昆. 软岩蠕变特性的数值分析[J]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06)
.
|
[6] | 李化敏,翟新献,胡劲松. 深井巷道围岩应力及变形规律的数值分析[J]焦作工学院学报, 1996,(04)
.
|
[7] | 伊西锋,柏建彪,王春雷,齐中立,朱琪. 注浆数值分析在深井软岩巷道返修中的应用[J]能源技术与管理, 2009,(02)
.
|
[8] | 邹喜正. 关于煤矿巷道矿压显现的极限深度[J]矿山压力与顶板管理, 1993,(02)
.
|
[9] | 孔德森,蒋金泉. 深部巷道在构造应力场中稳定性分析[J]矿山压力与顶板管理, 2000,(04)
.
|
[10] | 孔德森,蒋金泉. 深部巷道围岩稳定性预测与锚杆支护优化[J]矿山压力与顶板管理, 2002,(02)
.
|
[11] | 徐龙仓,李军平. 提高支护强度控制深部巷道围岩变形[J]矿山压力与顶板管理, 2004,(03)
.
|
[12] | 杨彩红,李剑光. 非均匀软岩蠕变机理分析[J]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 2006,(04)
.
|
[13] | 周宏伟,谢和平,左建平. 深部高地应力下岩石力学行为研究进展[J]力学进展, 2005,(01)
.
|
[14] | 翟新献,李化敏. 深井软岩巷道围岩变形特性的研究[J]煤, 1995,(05)
.
|
[15] | 杨百顺,张农,李桂臣,阚甲广. 深部煤巷锚杆支护的数值模拟及应用[J]煤矿安全, 2007,(11)
.
|
[16] | 原国政. 提高锚杆支护可靠性的途径[J]煤炭工程, 2007,(02)
.
|
[17] | 王广杰. 软岩巷道支护形式浅析[J]煤炭工程, 2007,(03)
.
|
[18] | 张磊. 煤巷锚杆支护综合优化及应用[J]煤炭工程, 2008,(09)
.
|
[19] | 刘文宝,吴龙泉,刘增平,刘业献. 深井复杂条件下巷道支护优化设计[J]煤炭工程, 2009,(03)
.
|
[20] | 周贤山,杨科,贝庆丰. 深部煤巷锚杆支护可靠性研究[J]煤矿支护, 2006,(04)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