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反映本文研究工作的背景和依据。
|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5 条
[1] | 张烈君. 水稻水分胁迫补偿效应研究[D]河海大学, 2006
.
|
[2] | 王琴. 玉米水分胁迫下补偿效应初步研究[D]河海大学, 2006
.
|
[3] | 闫江艳. 干旱胁迫及复水对不同黍稷品种生理生态特性的影响[D]山西师范大学, 2012
.
|
[4] | 周元清. 营养液供应对雾培生菜产量和营养品质的影响[D]浙江大学, 2014
.
|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 条
[1] | 王景伟. 奶花芸豆对干旱胁迫及烯效唑调控的响应[D]沈阳农业大学, 2014
.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24 条
[1] | 黎秀卿,王文正,吕潇. 北方春大麦区大麦蛋白质含量与生态条件的关系[J]山东农业科学, 1998,(02)
.
|
[2] | 刘子凡. 作物对土壤干旱胁迫适应机理的最新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 2007,(34)
.
|
[3] | 刘明学,李邦发,王晓飞,侯良玉,李琼芳. 干旱条件下绵阳26小麦籽粒灌浆特性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 2008,(16)
.
|
[4] | 于同泉,柴丽娜,刘宗萍. 水分胁迫下小麦幼苗可溶性蛋白质的表现与小麦抗旱蛋白之初探[J]北京农学院学报, 1995,(01)
.
|
[5] | 吕丽华,李雁鸣,胡玉昆. 水分胁迫对不同抗旱性小麦品种光合特性及产量性状的影响[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2005,(03)
.
|
[6] | 袁庆华,桂枝,张文淑. 苜蓿抗感褐斑病品种内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的比较[J]草业学报, 2002,(02)
.
|
[7] | 周瑞莲,王刚. 水分胁迫下豌豆保护酶活力变化及脯氨酸积累在其抗旱中的作用[J]草业学报, 1997,(04)
.
|
[8] | 李玉梅,李建英,王根林,董梅,刘文清,马凤鸣. 水分胁迫对大豆幼苗叶片内源激素的影响[J]大豆科学, 2007,(04)
.
|
[9] | 王志伟,翟盘茂. 中国北方近50年干旱变化特征[J]地理学报, 2003,(S1)
.
|
[10] | 李世清,田霄鸿,李生秀. 养分对旱地小麦水分胁迫的生理补偿效应[J]西北植物学报, 2000,(01)
.
|
[11] | 王俊儒,李生秀,李凯丽. 冬小麦不同生育时期水分亏缺胁迫对叶片保护酶系统的影响[J]西北植物学报, 2001,(01)
.
|
[12] | 韩蕊莲,李丽霞,梁宗锁. 干旱胁迫下沙棘叶片细胞膜透性与渗透调节物质研究[J]西北植物学报, 2003,(01)
.
|
[13] | 何文亮,黄承红,杨颖丽,张峰,张立新. 盐胁迫过程中抗坏血酸对植物的保护功能[J]西北植物学报, 2004,(12)
.
|
[14] | 葛体达,隋方功,张金政,吕银燕,周广胜. 玉米根、叶质膜透性和叶片水分对土壤干旱胁迫的反应[J]西北植物学报, 2005,(03)
.
|
[15] | 张秋英,李发东,高克昌,刘孟雨,欧国强. 水分胁迫对冬小麦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J]西北植物学报, 2005,(06)
.
|
[16] | 韩刚,党青,赵忠. 干旱胁迫下沙生灌木花棒的抗氧化保护响应研究[J]西北植物学报, 2008,(05)
.
|
[17] | 洪法水,张帆. 玉米幼苗萎蔫过程中某些理化性质变化的研究[J]西北植物学报, 1999,(01)
.
|
[18] | 刘巍,于志水,纪纯阳,金红,赵继梅. 植物盐胁迫研究进展[J]防护林科技, 2008,(01)
.
|
[19] | 潘东明,郑国华,谢厚钗,林切,林耀源. 水分胁迫与枇杷叶片SOD活性及脂质过氧化作用[J]福建农学院学报, 1993,(02)
.
|
[20] | 胡笑涛,梁宗锁,康绍忠,蔡焕杰. 模拟调亏灌溉对玉米根系生长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J]灌溉排水, 1998,(02)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