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反映本文研究工作的背景和依据。
|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2 条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 条
[1] | 孙美玉. 甘蓝型油菜含油量QTLs定位及候选基因筛选[D]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2
.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60 条
[1] | 徐平丽,张传坤,孙万刚,单雷,李新国. 模式植物拟南芥基因组研究进展[J]山东农业科学, 2006,(06)
.
|
[2] | 王贵春,杨光圣. 油菜高含油量育种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 2007,(18)
.
|
[3] | 李春龙. 盐胁迫对油菜种子萌发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 2008,(26)
.
|
[4] | 梁宗锁,丁钟荣,王韶唐. 两个油菜种对水分胁迫的适应方式[J]西北植物学报, 1992,(01)
.
|
[5] | 张国彬,刘小香,杨万年,吕应堂. 营养胁迫诱导的油菜子叶衰老过程中IAA氧化酶和细胞分裂素氧化酶活性的变化[J]西北植物学报, 2004,(07)
.
|
[6] | 金美芳,连阳梅,林炎鸿. NaCl胁迫对油菜幼苗膜脂过氧化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J]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 2009,(02)
.
|
[7] | 李爱民,张永泰,蒋金金,王幼平. 芸苔属主要油料作物黄籽性状分子遗传研究进展[J]分子植物育种, 2009,(02)
.
|
[8] | 耿站军,钟颖,杨瑞吉. 水分胁迫对不同基因型油菜的生态适应性影响[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08,(06)
.
|
[9] | 石东乔,周奕华,张丽华,刘桂珍,陈正华. 农杆菌介导的油菜脂肪酸调控基因工程研究[J]高技术通讯, 2001,(02)
.
|
[10] | 严明理,刘忠松,官春云,陈社员. 甘蓝型油菜黄籽育种研究进展[J]湖南农业科学, 2008,(05)
.
|
[11] | 田保明,陈占宽,苗利娟,梁会娟,黄冰艳,翁海波,易明林,曹刚强,郅玉宝. 甘蓝型油菜脂肪酸延长酶FAE1 RNA干扰体的构建[J]河南农业科学, 2006,(03)
.
|
[12] | 郭彦,杨洪双,李清旭,孙学彬. 激素对野生大豆幼苗抗旱能力的影响[J]河南农业科学, 2007,(04)
.
|
[13] | 朱家成,高玉千,张书芬,文雁成,王建平. 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基因的分子标记及定位[J]河南农业科学, 2008,(10)
.
|
[14] | 董媛媛,俞咪娜,李小白,徐攀峰,崔海瑞,张明龙. EST-SSR和RAPD标记检测油菜(Brassica napus)遗传多样性[J]核农学报, 2008,(05)
.
|
[15] | 陆光远,杨光圣,傅廷栋. 应用于油菜研究的简便银染AFLP标记技术的构建[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2001,(05)
.
|
[16] | 赵小虎,陈翠莲,焦春香,甘莉,鲁剑巍. 不同油菜品种对油菜菌核病敏感性差异的生理生化特性研究[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2006,(05)
.
|
[17] | 韦冬萍,刘鹏,徐根娣,蔡妙珍,韦剑锋. Al胁迫下油菜生物量Al积累及保护酶系统的响应[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08,(06)
.
|
[18] | 李西腾. 养分胁迫对油菜碳酸酐酶活性的影响[J]农业科技与装备, 2008,(05)
.
|
[19] | 陈锦清,郎春秀,胡张华,刘智宏,黄锐之. 反义PEP基因调控油菜籽粒蛋白质/油脂含量比率的研究[J]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1999,(04)
.
|
[20] | 刘列钊,林呐,谌利,唐章林,张学昆,李加纳. 甘蓝型油菜5个重要性状QTL分析[J]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2006,(05)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