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反映本文研究工作的背景和依据。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3 条
[1] 张轶秀. 广州市土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分析与评价[D]广州大学, 2011 .
[2] 朱英红. 济南长清区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效应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 2013 .
[3] 雷怡诺. 基于基尼系数的武汉市郊区农用地利用现状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 2014 .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3 条
[1] 李边疆. 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关系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 2007 .
[2] 唐兰. 城市总体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衔接方法研究[D]天津大学, 2012 .
[3] 海贝贝. 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城市边缘区聚落空间演化研究[D]河南大学, 2014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43 条
[1] 申海建,郭荣中,江艺明,黎雄5. 基于RS和GIS的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以北京市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 2008,(11) .
[2] 张志强,徐中民,王建,程国栋. 黑河流域生态系统服务的价值[J]冰川冻土, 2001,(04) .
[3] 彭建,王仰麟,刘松,吴健生,李卫锋. 景观生态学与土地可持续利用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01) .
[4] 成克武,崔国发,王建中,李俊清. 北京喇叭沟门林区森林生物多样性经济价值评价[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00,(04) .
[5] 刘慧平,陈志军,温良,潘耀忠. 城市扩展的土地动态监测[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9,(02) .
[6] 周海丽,史培军,徐小黎. 深圳城市化过程与水环境质量变化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02) .
[7] 马涛,杨凤辉,李博,陈家宽. 城乡交错带——特殊的生态区[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 2004,(01) .
[8] 王杰臣. 遥感与GIS支持下环青海湖地区草地蝗虫测报方法与模型研究[J]测绘学报, 2001,(03) .
[9] 申文明,张建辉,王文杰,左伟,何立环. 基于RS和GIS的三峡库区生态环境综合评价[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4,(02) .
[10] 向悟生,李先琨,何成新,吕仕洪,陆树华. 石漠化山地复合生态系统评价——以广西平果县龙何屯生态重建示范区为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7,(06) .
[11] 臧淑英,倪宏伟,李艳红. 资源型城市土地利用变化与湿地生态安全响应——以黑龙江省大庆市为例[J]地理科学进展, 2004,(05) .
[12] 张百平,姚永慧,朱运海,许娟. 区域生态安全研究的科学基础与初步框架[J]地理科学进展, 2005,(06) .
[13] 秦丽杰,张郁,许红梅,刘湘南. 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环境效应研究——以前郭县为例[J]地理科学, 2002,(04) .
[14] 崔功豪,武进. 中国城市边缘区空间结构特征及其发展——以南京等城市为例[J]地理学报, 1990,(04) .
[15] 顾朝林,陈田,丁金宏,虞蔚. 中国大城市边缘区特性研究[J]地理学报, 1993,(04) .
[16] 史培军,陈晋,潘耀忠. 深圳市土地利用变化机制分析[J]地理学报, 2000,(02) .
[17] 刘盛和,吴传钧,沈洪泉. 基于GIS的北京城市土地利用扩展模式[J]地理学报, 2000,(04) .
[18] 郭旭东,傅伯杰,陈利顶,马克明,李俊然. 低山丘陵区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质量的影响——以河北省遵化市为例[J]地理学报, 2001,(04) .
[19] 高俊峰,闻余华. 太湖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对流域产水量的影响[J]地理学报, 2002,(02) .
[20] 邓慧平,李秀彬,陈军锋,张明,万洪涛. 流域土地覆被变化水文效应的模拟——以长江上游源头区梭磨河为例[J]地理学报, 2003,(01) .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2 条
[1] 张轶秀,千怀遂. 广州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对生态服务价值的影响[A]中国山区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与人地协调发展研究[C], 2010 .
[2] 张轶秀,千怀遂. 广州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对生态服务价值的影响[A]中国山区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与人地协调发展研究[C], 20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