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反映本文研究工作的背景和依据。
|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 条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 条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63 条
[1] | 常致成. 芥酸及其衍生产品的开发应用[J]日用化学工业, 2000,(06)
.
|
[2] | 石东乔,周奕华,张丽华,刘桂珍,陈正华. 农杆菌介导的油菜脂肪酸调控基因工程研究[J]高技术通讯, 2001,(02)
.
|
[3] | 刘定富,刘后利. 甘蓝型油菜芥酸基因的等位性和同一性分析[J]湖北农学院学报, 1992,(02)
.
|
[4] | 吴江生. 甘蓝型油菜芥酸含量的遗传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 1989,(07)
.
|
[5] | 官春云
,王国槐. 油菜品质育种的研究——Ⅱ.湘油5号油菜芥酸含量的基因分析[J]湖南农学院学报, 1986,(01)
.
|
[6] | 王琳清. 我国辐射育成的农作物品种[J]原子能农业应用, 1985,(01)
.
|
[7] | 徐华军,贺源辉,陈秀芳. ~(60)Coγ射线对双低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 L.)的辐射效应[J]核农学报, 1992,(04)
.
|
[8] | 王长泉,刘峰,李雅志. 果树诱变育种的研究进展[J]核农学报, 2000,(01)
.
|
[9] | 吴关庭,郎春秀,陈锦清. 工业用高芥酸油菜育种与应用[J]核农学报, 2007,(04)
.
|
[10] | 胡中立. 有关诱变育种的若干数量遗传问题[J]核农学通报, 1987,(04)
.
|
[11] | 王琳清. 突变育种对作物品种改良的贡献[J]核农学通报, 1990,(06)
.
|
[12] | 徐华军,陈秀芳,贺源辉. 油菜突变育种研究进展与趋向[J]核农学通报, 1992,(01)
.
|
[13] | 李桂英. 辐射促成植物异源基因转移的研究与进展[J]核农学通报, 1997,(04)
.
|
[14] | 李佳,沈斌章,韩继祥,甘莉. 一种有效提取油菜叶片总DNA的方法[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1994,(05)
.
|
[15] | 苏振喜,邱怀珊. 云南省芥菜型油菜高芥酸、高芳香油、高蛋白的开发利用[J]农牧产品开发, 1997,(02)
.
|
[16] | 邓定辉. 高、低芥酸菜籽油的开发利用[J]农牧产品开发, 1997,(05)
.
|
[17] | 石东乔,周奕华,胡赞民,张丽华,刘桂珍,陈正华. 基因枪法转移反义油酸脱饱和酶基因获得转基因油菜[J]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2001,(04)
.
|
[18] | 李延莉,孙超才,钱小芳,王伟荣,庄静. 油菜籽品质测定方法(近红外反射光谱法与传统化学方法)的比较[J]上海农业学报, 2003,(01)
.
|
[19] | 董遵,刘敬阳,马红梅,许才康,张建栋,孙华. 离子束在油菜育种中的诱导效应初报[J]上海农业学报, 2003,(01)
.
|
[20] | 周永明,刘后利. 甘蓝型油菜种子中几种主要脂肪酸含量的遗传[J]作物学报, 1987,(01)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