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反映本文研究工作的背景和依据。
|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4 条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7 条
[1] | 魏晓娜. 刑事正当程序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 2003
.
|
[2] | 刘涛. 刑事诉讼主体论[D]中国政法大学, 2004
.
|
[3] | 郭云忠. 刑事诉讼谦抑论[D]中国政法大学, 2005
.
|
[4] | 刘少军. 刑事审判中的对抗与合意[D]中国政法大学, 2006
.
|
[5] | 刘晓兵. 刑事程序价值论[D]中国政法大学, 2006
.
|
[6] | 祖鹏. 刑事简易程序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 2006
.
|
[7] | 熊英灼. 民事证明程序的控制机制研究[D]湘潭大学, 2012
.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39 条
[1] | 布迪厄,强世功. 法律的力量——迈向司法场域的社会学[J]北大法律评论, 1999,(02)
.
|
[2] | 周龙杰. 论信赖利益的功能[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02)
.
|
[3] | 耿景仪. 刑事简易程序的适用与问题研究[J]当代法学, 1998,(05)
.
|
[4] | 左卫民,谢鸿飞. 论民事程序选择权[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 1998,(06)
.
|
[5] | 强昌文. 权利的伦理解析[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 2005,(03)
.
|
[6] | 孙国华,黄金华. 论法律上的利益选择[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 1995,(04)
.
|
[7] | 张珺.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合理性探讨[J]法律适用(国家法官学院学报), 2002,(06)
.
|
[8] | 叶向阳. 对当前职业法官合议制实施情况的调查与思考[J]法律适用, 2004,(07)
.
|
[9] | 姚莉,李力. 辩护律师的程序动议权[J]法商研究(中南政法学院学报), 2002,(02)
.
|
[10] | 许晓麓. 谈被害人[J]法学杂志, 1982,(06)
.
|
[11] | 周晓燕,蒋炳仁. 尊重被告人的选择权是刑事简易程序的核心[J]法学杂志, 2003,(04)
.
|
[12] | 赵钢,刘学在. 关于修订《民事诉讼法》的几个基本问题[J]法学评论, 2004,(02)
.
|
[13] | 刘荣军. 法和正义的发现与程序中的对话[J]法学评论, 1999,(01)
.
|
[14] | 龙宗智. 被害人作为公诉案件诉讼当事人制度评析[J]法学, 2001,(04)
.
|
[15] | 江民才,欧阳顺乐. 刑事审判保护被害人诉讼权利的几个问题[J]法学, 1997,(03)
.
|
[16] | 王健. 雇用童工最高罚款一万——解读《禁止使用童工规定》、《药品注册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J]法律与生活, 2003,(01)
.
|
[17] | 杨雄. 刑事同意搜查的正当化要件分析[J]河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01)
.
|
[18] | 裴苍龄. 重新认识被害人的法律地位[J]法学研究, 1996,(02)
.
|
[19] | 王延君. 再论被害人化问题[J]求是学刊, 1994,(05)
.
|
[20] | 谢佑平,万毅. 检察官当事人化与客观公正义务——对我国检察制度改革的一点反思[J]人民检察, 2002,(05)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