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反映本文研究工作的背景和依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70 条
[1] 张宝红,李秀兰,李凤莲,王武,李付广. 棉花组织培养中的表型变异[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1995,(01) .
[2] 张寒霜,李俊兰,高鹏,王海波. 低酚陆地棉的体细胞胚胎发生和植株再生[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1999,(01) .
[3] 王喆之,张大力,李克勤,郭德志,郝联芳. 陆地棉愈伤组织产生及胚胎发生的细胞学研究[J]西北植物学报, 1990,(02) .
[4] 于娅,刘传亮,马峙英,李付广,李凤莲,王玉芬,武芝霞,张朝军. 陆地棉中棉所24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及植株再生[J]西北植物学报, 2004,(02) .
[5] 迟吉娜,马峙英,张桂寅. 中国棉花体细胞植株再生的基因型分析[J]分子植物育种, 2005,(01) .
[6] 董合忠,焦改丽,陈志贤. 2,4-D、KT对棉花愈伤组织的诱导和体细胞胚胎发生的影响[J]华北农学报, 1993,(03) .
[7] 郭蜀光,李淑娟,胡玉欣,李锁平. 优质栽培棉花的组织培养及其植株再生[J]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6,(04) .
[8] 何道一,李雅志,王桂荣. 中棉所12(Gossypium hirsutum C.V.Zhongmian 12)体细胞胚发生及植株再生[J]核农学报, 1998,(06) .
[9] 张献龙,王武,刘金兰,孙济中. 不同激素诱导陆地棉体细胞胚胎发生的效应[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1991,(03) .
[10] 陈妹幼,聂以春,张献龙. 转化棉花胚性愈伤可以有效缩短转基因周期[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2002,(05) .
[11] 王清连,刘方,周云,汤菊香,刘志红,冯喜兰,张宝红,鲁玉贞. 棉花组织培养直接胚胎发生和植株再生[J]河南职技师院学报, 2000,(01) .
[12] 朱朝勤. 龙爪槐的插皮接技术[J]江苏林业科技, 1994,(04) .
[13] 陈培. 银杏嫁接新方法──插皮接[J]江苏林业科技, 1995,(03) .
[14] 刘桂云,吴敬音,吴鹤鸣,鲍维钊,奚元龄. 棉花组织培养中胚状体发生及细胞学观察[J]江苏农业学报, 1986,(01) .
[15] 蔡小宁,吴敬音,佘建明. 陆地棉胚性愈伤组织诱导和植株再生[J]江苏农业学报, 1997,(04) .
[16] 张文胜,张宝红,李秀兰,陈光荣,李凤莲,金玻,李学宝. 糖源在棉花愈伤组织诱导、胚胎发生与发育中的作用[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1997,(03) .
[17] 张宝红,丰嵘,李秀兰,李凤莲. Anther culture and plant regeneration of cotton (Gossypium klotzschianum Anderss)[J]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1996,(02) .
[18] 张宝红. 棉花体细胞胚的快速诱导法[J]科学通报, 1994,(14) .
[19] 张宝红,丰嵘,刘方,姚长兵. 棉花体细胞胚胎发生的直接诱导[J]科学通报, 1999,(01) .
[20] 董合忠,陈志贤. 棉花细胞组织培养的调控研究[J]莱阳农学院学报, 199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