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反映本文研究工作的背景和依据。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3 条
[1] 房丽萍. 邻苯二甲酸酯类环境激素分析方法及迁移规律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 2004 .
[2] 邓科. 城市生活污水有机成分与ASM水质特性参数关系研究[D]同济大学, 2006 .
[3] 孙小斐.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在厌氧—缺氧—好氧系统中降解的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 2010 .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 条
[1] 黄明智. 废水处理系统水质特征动态分析的混合智能控制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 2010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23 条
[1] 郭伟,李培军.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LAS)环境行为与环境效应[J]安全与环境学报, 2004,(06) .
[2] 薛连海,郭景海,何建中,王建刚. 城市污水处理过程中有机物迁移转化的研究(甲苯)[J]重庆环境科学, 2001,(05) .
[3] 黄志强,李云. 红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油[J]福建环境, 1999,(02) .
[4] 饶佳家,霍丹群,陈柄灿,侯长军,廖强. 芳香族化合物的生物降解途径[J]化工环保, 2004,(05) .
[5] 王新明,傅家谟,盛国英,闵育顺,彭平安,李顺诚,陈鲁言,陈尊裕,林毅. 广州大坦沙污水处理厂挥发有机物的去除及其向空气中的排放[J]环境化学, 1999,(02) .
[6] 张雪英,黄焕忠,周立祥. 堆肥处理对污泥腐殖物质组成和光谱学特征的影响[J]环境化学, 2004,(01) .
[7] 张勇,慕俊泽,朱亚先,鹿贞彬,李纯茂. 荧光光谱法研究有机污染物的环境行为[J]环境科学, 2004,(S1) .
[8] 季乃云,赵卫红,王江涛,崔鑫,苗辉. 胶州湾赤潮暴发水体中溶解有机物质荧光特征[J]环境科学, 2006,(02) .
[9] 黄霞,张晓健,付强. 城市废水有机物生物降解性评价及难降解有机物治理对策[J]环境科学, 1994,(02) .
[10] 董秉直,曹达文,范瑾初,李景华,徐强. 黄浦江水源的溶解性有机物分子量分布变化的特点[J]环境科学学报, 2001,(05) .
[11] 莫测辉,蔡全英,吴启堂,王伯光,李拓,田凯. 我国一些城市污泥中多环芳烃(PAHs)的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 2001,(05) .
[12] 俞汉青,郑煜铭,顾国维,李咏梅. 活性污泥对四种非极性有机物的吸附[J]环境科学学报, 2003,(04) .
[13] 王志刚,刘文清,李宏斌,赵南京,张玉钧,刘建国,杨立书. 三维荧光光谱法分析巢湖CDOM的空间分布及其来源[J]环境科学学报, 2006,(02) .
[14] 吴平谷,韩关根,王惠华,赵莹. 饮用水中邻苯二甲酸酯类的调查[J]环境与健康杂志, 1999,(06) .
[15] 黄红,吴红雨,朱红昆.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污水中油的分析方法探讨[J]黑龙江环境通报, 2000,(03) .
[16] 林大泉,王玉纯. 用红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体中石油烃含量的研究[J]中国环境监测, 1990,(02) .
[17] 周文敏,傅德黔,孙宗光. 水中优先控制污染物黑名单[J]中国环境监测, 1990,(04) .
[18] 王喜贵,刘志宏,李景峰,赵慧. 污水中油的红外光谱定量测定[J]内蒙古师大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 1996,(01) .
[19] 黄勇,李勇. 废水特性鉴定的批量OUR法试验研究[J]上海环境科学, 2001,(07) .
[20] 麦伟清,谷巍,齐大勇. 重量法测定污水中矿物油含量的改进[J]石油化工, 1999,(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