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反映本文研究工作的背景和依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56 条
[1] 田景惠,刘成玉. 细胞黏附分子与冠心病相关性研究进展[J]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2004,(02) .
[2] 程志清,龚一萍. 利湿化痰祛瘀补肾法治疗高脂血症的中医药研究进展[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 1998,(04) .
[3] 金明敏,沃兴德,丁志山. 姜黄醇提取物对高脂肪和高胆固醇膳食的SD大鼠肝糖原和肝脂肪含量的影响[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 1998,(06) .
[4] 沃兴德,洪行球,魏佳萍,高承贤,李万里,金明敏,唐利华,丁志山. 姜黄醇提取物对高脂血症患者脂代谢及肝肾功能的影响[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 1999,(01) .
[5] 陆红,王锦曌. 绞股蓝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的实验研究进展[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 2000,(05) .
[6] 邓国刚,曹伟春,陈建明. 软脉降脂方(Ⅰ号)的临床及实验研究[J]中国医药学报, 1988,(04) .
[7] 孟磊,高炜,赵春玉,薛林.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引起家兔动脉硬化[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1,(06) .
[8] 杨鹏远,芮耀诚,焦亚斌. 动脉粥样硬化大鼠实验模型的建立[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2003,(07) .
[9] 马爱玲,王宗仁,郑瑾,张仲海,苏明权,岳乔红,马静,马世平. 芪丹通脉片对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大鼠动脉壁ICAM-1、VCAM-1基因表达的影响[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2004,(04) .
[10] 佟丽,孟庆棣,陈育尧,许俊杰. 姜黄素对血小板聚集及血液粘度的影响[J]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1990,(04) .
[11] 蔡波,郑惠珍. 高脂饮食对大鼠动脉血管张力的影响[J]广东医学院学报, 2000,(03) .
[12] 鲍华英. 姜黄素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儿科学分册), 2003,(05) .
[13] 胡金凤,耿美玉,陈昆,冉忠梅,徐家敏,管华诗. 甲壳质衍生物916对家兔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的预防作用[J]中国海洋药物, 2000,(03) .
[14] 石晶,吴树荣. 姜黄素对大鼠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的影响[J]军医进修学院学报, 1996,(01) .
[15] 柴锡庆,温进坤,韩梅,郭庆.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平滑肌细胞凋亡及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1997,(04) .
[16] 沃兴德,洪行球,赵革平,唐利华. 姜黄素对低密度脂蛋白和脂蛋白(a)代谢的影响[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1999,(04) .
[17] 田洪森,丁文惠,彭旭,王晓红,唐朝枢. 氯沙坦和依那普利对左旋硝基精氨酸诱导的高血压大鼠纤溶功能的影响[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2000,(02) .
[18] 郭素箴,刘克强,齐新,黄繁嫱. 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对培养的内皮细胞的致凋亡作用及尼莫地平的保护作用[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2001,(01) .
[19] 李凝旭. 他汀类药物调脂外的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机制[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2002,(03) .
[20] 高奋,李静梅,肖传实.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兔模型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2002,(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