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反映本文研究工作的背景和依据。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52 条
[1] | 马永梅,谭晓明,谢洪泉. 聚苯胺导电复合材料制备的若干进展[J]材料导报, 1998,(04)
.
|
[2] | 刘光明,李美栓,钱余海.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研制新进展[J]材料导报, 2001,(03)
.
|
[3] | 宰学荣.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锂锰氧化物的研究进展[J]材料开发与应用, 2002,(02)
.
|
[4] | 陈猛,王荫东,李晓瑄. 锂二次电池阴极材料—聚苯胺[J]电池, 1994,(05)
.
|
[5] | 雷文,何涌.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Mn_2O_4的研究现状[J]电池, 2002,(01)
.
|
[6] | 杨裕生,王维坤,苑克国,曹高萍,王安邦. 锂电池正极材料有机多硫化物的展望[J]电池, 2002,(S1)
.
|
[7] | 陈立泉.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研究进展[J]电池, 2002,(S1)
.
|
[8] | 胡传跃,李新海,孙铭良,王志兴,邓凌峰. 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的研究进展[J]电池工业, 2001,(02)
.
|
[9] | 刘汉三,杨勇,张忠如,林祖赓.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锂镍氧化物研究新进展[J]电化学, 2001,(02)
.
|
[10] | 穆绍林,阚锦晴,张爱光. 苯胺在碱性溶液中的电化学聚合和聚合物的性质[J]电化学, 1996,(01)
.
|
[11] | 刘建睿,王猛,尹大川,黄卫东. 锂离子蓄电池正极材料锂钒氧化物研究进展[J]电源技术, 2001,(04)
.
|
[12] | 李红,马文石. 聚苯胺对DMcT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催化作用[J]电源技术, 2002,(01)
.
|
[13] | 付延鲍,马晓华,杨清河,金忠■,宗祥福. 锂及锂离子蓄电池聚合物电解质研究进展[J]电源技术, 2002,(01)
.
|
[14] | 刘国强,徐宁,曾潮流,杨柯. 锂离子蓄电池钒系正极材料的研究进展[J]电源技术, 2002,(02)
.
|
[15] | 张光敏,阎康平. 本征导电高分子材料的进展[J]电子元件与材料, 1999,(04)
.
|
[16] | 刘有成,江致勤,吴树屏. 氮氧自由基的研究(Ⅱ)——哌啶类氮氧自由基的溶剂效应及其分子结构的研究[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1980,(02)
.
|
[17] | 刘有成,刘中立,王玉琨. 氮氧自由基的研究(Ⅲ)——2,2,6,6-四甲基-4-羟基-哌啶-1-氧自由基的分子轨道计算[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1981,(04)
.
|
[18] | 王玉琨,刘有成. 氮氧自由基的研究(ⅩⅤ)——2,2,6,6-四甲基-4-羟基哌啶-1-氧自由基各向异性的测定[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1984,(06)
.
|
[19] | 于雷,王献红,李季,景遐斌,王佛松. 聚苯胺对2,5-二巯基-1,3,4-噻二唑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化学催化作用的循环伏安研究[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00,(02)
.
|
[20] | 郑海鹏,张瑞丰,沈家骢. 金属氧化物/聚(N,N-二甲基苯胺)界面相互作用的ESR研究[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1998,(06)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