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反映本文研究工作的背景和依据。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73 条
[1] | 林风,连云阳,程元荣,Smirnova TA,Minenkova IB,Azizbekyan RR. 苏云金芽孢杆菌达姆斯塔特亚种新菌株Btd61的鉴定及其晶体蛋白基因型的初步分析[J]福建农业大学学报, 1996,(02)
.
|
[2] | 易自力,刘选明,周朴华. 植物抗虫基因的研究与应用[J]高技术通讯, 1999,(06)
.
|
[3] | 何俊华,王德安. 中国茧蜂科新记录种——中红侧沟茧蜂[J]华北农学报, 1992,(03)
.
|
[4] | 冯书亮,付韵琴,范秀华,王容燕,邢建民,胡明峻. 苏云金杆菌毒力指示昆虫玉米螟与棉铃虫、粘虫、黄地老虎的毒力相关性测定[J]华北农学报, 1995,(02)
.
|
[5] | 罗志良,张德春. 中红侧沟茧蜂寄主——二龄粘虫血淋巴成分的初步分析[J]湖北三峡学院学报, 1999,(05)
.
|
[6] | 王世贵. 转Bt杀虫蛋白基因植物及其抗虫性研究进展[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0,(03)
.
|
[7] | 宋淑云,康岭生,晋齐鸣,郭文广,李红,刘继荣. 保丰玉米对玉米田间植物和节肢动物的影响初报[J]吉林农业科学, 2001,(04)
.
|
[8] | 余月书,杨益众,印毅,陆宴辉. 转基因抗虫棉对棉铃虫中红侧沟茧蜂选择行为的影响[J]江苏农业学报, 2003,(03)
.
|
[9] | 杨益众,余月书,任璐,邵益栋,戴志一. 转Bt基因棉对棉铃虫寄生性天敌的排斥反应[J]江苏农业研究, 2000,(04)
.
|
[10] | 周福才,陆自强,陈丽芳,徐勇惠,谢恺舟,昊剑. 小麦品种对禾谷缢管蚜的抗性机理研究[J]江苏农学院学报, 1997,(04)
.
|
[11] | 涂松林,施爱民. 我国转基因棉花研究与应用进展[J]江西棉花, 2001,(01)
.
|
[12] | 邱鸿贵,何丽芬,沈伯钧,邱中良. 螟长距茧蜂对植物挥发物质的行为反应[J]昆虫学报, 1989,(02)
.
|
[13] | 侯照远,严福顺. 寄生蜂寄主选择行为研究进展[J]昆虫学报, 1997,(01)
.
|
[14] | 娄永根,程家安. 植物的诱导抗虫性[J]昆虫学报, 1997,(03)
.
|
[15] | 赵建周,卢美光,花贤林,谢飞舟. 转Bt基因棉花对棉铃虫不同龄期幼虫的杀虫活性和抑制生长作用[J]昆虫学报, 1998,(04)
.
|
[16] | 秦启联,龚和,丁翠,王方海. 中红侧沟茧蜂在粘虫体内的发育及畸形细胞发生[J]昆虫学报, 2000,(03)
.
|
[17] | 董文霞,王睿,张钟宁. 中红侧沟茧蜂对棉花挥发性物质的触角电位反应[J]昆虫学报, 2000,(S1)
.
|
[18] | 尹丽红,王琛柱,钦俊德. 多分DNA病毒及其在寄生蜂与寄主关系中的作用[J]昆虫学报, 2001,(01)
.
|
[19] | 秦启联,龚和,丁翠,齐跃敏,甘雅玲,李世文. 中红侧沟茧蜂雌蜂输卵管萼中病毒样纤丝的特征和功能[J]昆虫学报, 2001,(02)
.
|
[20] | 阎凤鸣,许崇任,Marie BENGTSSON,Peter WITZGALL,Peter ANDERSON. 转Bt基因棉挥发性气味的化学成分及其对棉铃虫的电生理活性[J]昆虫学报, 2002,(04)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