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反映本文研究工作的背景和依据。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3 条
[1] 于海峰. 麻黄研究简史[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11 .
[2] 王大方. 解表药对小鼠外周血淋巴细胞DNA的损伤性研究[D]沈阳药科大学, 2006 .
[3] 吕翠婷. 决明子与山楂降脂部位的提取分离及其最佳配比的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 2007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65 条
[1] 许信国. 经方附子应用的探讨[J]北京中医, 1986,(03) .
[2] 贝伟剑,赵一. 瓜蒌薤白汤的药理作用[J]中国医药学报, 1989,(05) .
[3] 沈映君,王一涛,陈蓉,濮永杰,黄秀凤,肖颐,陈麟其. 麻黄桂枝协同发汗作用的实验研究[J]成都中医学院学报, 1986,(01) .
[4] 郑军,沈映君,王家葵. 10首解表古方对小鼠红细胞糖酵解的影响[J]成都中医学院学报, 1993,(01) .
[5] 巴坤杰. 略论君臣佐使[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1982,(04) .
[6] 刘庆,秦海光,张春光. 反佐含义辨析[J]江苏中医, 1999,(07) .
[7] 熊卫标. “反佐”考[J]江西中医药, 1998,(06) .
[8] 李澎涛,乔延江,王永炎,黄启福. 对中药复方研究的思考[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1999,(05) .
[9] 贲长恩,郭顺根. 中药归经理论研究述评[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1999,(02) .
[10] 樊巧玲,李飞. 关于方剂学研究中若干问题的思考[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0,(01) .
[11] 李飞,柴瑞霁. 方剂组成原则的探讨[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1995,(02) .
[12] 蓝建信. 方剂的构成法[J]新中医, 1984,(06) .
[13] 沈映君,李祖伦,宋英,王家葵. 麻黄汤、桂枝汤、银翘散对大鼠足跖部汗液分泌的影响[J]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1991,(Z1) .
[14] 刘德泉. “君臣佐使”起源辨[J]山东中医学院学报, 1981,(02) .
[15] 易宁育,姚渭珍,尹忠铭,周象华,张怡平,何仁钧,朱承伟. 中医扶正方剂玉屏风散的药理研究——Ⅱ.对免疫功能双向调节作用有效组分的探讨[J]上海免疫学杂志, 1983,(02) .
[16] 叶显纯. 论“反佐”[J]上海中医药杂志, 1980,(05) .
[17] 王正宇. 方剂君臣佐使说之源流[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 1986,(02) .
[18] 刘俊,青杰,魏玉平. 复方中药物质基础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 2000,(03) .
[19] 张银娣,吴润宇,刘天培. 附子毒性的研究[J]药学学报, 1966,(05) .
[20] 吕允方. 略谈中药复方的反佐[J]中成药研究, 198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