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反映本文研究工作的背景和依据。
|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 条
[1] | 张鹰. 吉林省不同区域高产玉米氮素吸收积累特性及氮肥施用技术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 2013
.
|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2 条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72 条
[1] | 沈光斌,刘正,王波,黄保宏. 高油玉米优化栽培技术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1997,(03)
.
|
[2] | 蒋钟怀,王树安. 高油玉米研究的历史和前景[J]北京农业科学, 1994,(05)
.
|
[3] | 李广敏,唐连顺,商振清,池书敏. 渗透胁迫对玉米幼苗保护酶系统的影响及其与抗旱性的关系[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1994,(02)
.
|
[4] | 史吉平,李广敏,池书敏. 钙对水分胁迫条件下玉米幼苗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1994,(03)
.
|
[5] | 金蕙芬,王国芳,陆春祥. 玉米杂种优势与杂交后胚中ATP酶活性和RNA酶活性及蛋白质含量的关系[J]西北植物学报, 1993,(03)
.
|
[6] | 王英,樊拥军,吴树明. 槐种子发育过程中子叶细胞显微结构的变化和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变化的动态[J]西北植物学报, 1997,(03)
.
|
[7] | 张春庆,张德水,陈民生. 玉米籽粒贮藏蛋白组成及特性的研究[J]西北植物学报, 1998,(03)
.
|
[8] | 罗俊,张木清,林彦铨,吕建林,陈如凯. 甘蔗叶绿体荧光参数、MDA含量及膜透性与耐旱性的关系[J]福建农业大学学报, 1999,(03)
.
|
[9] | 陈献勇,廖镜思. 水分胁迫对果梅光合色素和光合作用的影响[J]福建农业大学学报, 2000,(01)
.
|
[10] | 刘晓冰. 水分胁迫对小麦不同种籽粒代谢的影响[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1994,(01)
.
|
[11] | 赵越,马凤鸣,王丽艳,刘涧洋. 不同氮源对甜菜蔗糖合成酶的影响[J]黑龙江农业科学, 2001,(02)
.
|
[12] | 苏祯禄,李玉玲,张秀英, 孙书库. 优质玉米的营养品质及提高的途径[J]河南农业科学, 1994,(07)
.
|
[13] | 于凤义,张萍,周洪杰,李小云,王瑞舫. 玉米籽粒建成过程中功能叶片~(14)C-同化物运转与分配特性研究[J]核农学报, 1993,(04)
.
|
[14] | 于凤义,张萍,周洪杰,李小云,王瑞舫. 玉米功能叶片碳同化物在果穗不同部位籽粒中的分配[J]核农学报, 1996,(01)
.
|
[15] | 许为钢,胡琳,吕金印,刘军. 冬小麦抽穗始期标记~(14)C-同化物分配与运转的研究[J]核农学报, 1998,(01)
.
|
[16] | 张玲娥,于凤义. ~(14)C示踪与作物产量形成生理学的研究[J]核农学通报, 1997,(05)
.
|
[17] | 李小云,郑丕尧,王瑞舫,于凤义,周洪杰. 玉米叶片“半叶运转”现象的发现[J]科学通报, 1991,(24)
.
|
[18] | 唐雪群,葛鹏,金安世. 含氯化肥中的氯在旱田土壤中的积累及对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辽宁农业科学, 1995,(04)
.
|
[19] | 刁家连,于翠芳,毕建华,郝连友,王振华. 夏玉米籽粒发育过程中内源激素变化的系统研究[J]莱阳农学院学报, 1996,(04)
.
|
[20] | 张秋英,刘娜,金剑,刘晓冰,杨恕平,王光华. 春小麦籽粒淀粉和蛋白质积累与底物供应的关系[J]麦类作物学报, 2000,(01)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