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反映本文研究工作的背景和依据。
|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3 条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2 条
[1] | 杜超. 下辽河平原地下水水质实时预报模型研究[D]吉林大学, 2011
.
|
[2] | 许增光. 地下水有机物和重金属迁移与污染修复的数值模拟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 2012
.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32 条
[1] | 张达政,陈鸿汉,李海明,邹胜章,刘立才. 浅层地下水卤代烃污染初步研究[J]中国地质, 2002,(03)
.
|
[2] | 杨庆,栾茂田,崇金著,王国利,周慧成,周集体,王栋. DRASTIC指标体系法在大连市地下水易污性评价中的应用[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1999,(05)
.
|
[3] | 付素蓉,王焰新,蔡鹤生,李义连. 城市地下水污染敏感性分析[J]地球科学, 2000,(05)
.
|
[4] | 邹胜章,张文慧,梁彬,陈宏峰,梁小平. 西南岩溶区表层岩溶带水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的探讨[J]地学前缘, 2005,(S1)
.
|
[5] | 方生,陈秀玲. 地下水开发引起的环境问题与治理[J]地下水, 2001,(01)
.
|
[6] | 刘建立,朱学愚,钱孝星. 中国北方裂隙岩溶水资源开发和保护中若干问题的研究[J]地质学报, 2000,(04)
.
|
[7] | 黄业茹,施均慧. 饮用水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GC-MS分析[J]分析测试技术与仪器, 1999,(01)
.
|
[8] | 郑西来,吴新利,荆静. 西安市潜水污染的潜在性分析与评价[J]工程勘察, 1997,(04)
.
|
[9] | Simulation of groundwater table dynamics based on Feflow in the Minqin Basin,China[J]Journal of Arid Land, 2012,(02)
.
|
[10] | 刘淑芬,郭永海. 区域地下水防污性能评价方法及其在河北平原的应用[J]河北地质学院学报, 1996,(01)
.
|
[11] | 姜志群,朱元甡. 地下水污染敏感性评价中DRASTIC法的应用[J]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02)
.
|
[12] | 武晓峰,唐杰,藤间幸久. 地下水中轻质有机污染物(LNAPL)透镜体研究[J]环境污染与防治, 2000,(03)
.
|
[13] | 韩宝平,王小英,朱雪强,何康林. 某市岩溶地下水四氯化碳污染特征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 2004,(06)
.
|
[14] | 田家怡,张洪凯,周桂芬,张新华,张洪勋. 小清河沿岸地下水污染强度及发展速度预测的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 1994,(02)
.
|
[15] | 孙才志,林山杉. 地下水脆弱性概念的发展过程与评价现状及研究前景[J]吉林地质, 2000,(01)
.
|
[16] | 吴涛. 徐州市水资源承载力量化评价与研究[J]环境科技, 2011,(02)
.
|
[17] | 项玮,韩宝平,朱雪强. 岩溶含水层四氯化碳人体健康风险评价[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07,(05)
.
|
[18] | 单爱琴,王爱宽,韩宝平,杨秀婧,揣小明,张静. 四氯化碳对厌氧降解系统中两类主要细菌的影响[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07,(05)
.
|
[19] | 李家伦,孙菽芬,洪钟祥. 地下水污染生物处理方法研究综述[J]气候与环境研究, 1998,(02)
.
|
[20] | 武晓峰,唐杰,藤间幸久. 地下水饱和区中油—水两相流饱和度的试验研究[J]水利学报, 2000,(10)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