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反映本文研究工作的背景和依据。
|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 条
[1] | 辛喜艳. 中风病虚实证候演变及脑电特征与预后的关系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2
.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98 条
[1] | 袁良津,蒋鸣坤. 急性脑血管病患者体温与死亡关系的研究[J]安徽医学, 2004,(05)
.
|
[2] | 金香兰. 中医脑髓学说源流考[J]中国医药学报, 1997,(05)
.
|
[3] | 张俊龙. 从“脑主元神”论建立中医藏象学说新体系的构想[J]中国医药学报, 2001,(04)
.
|
[4] | 李保东,巩尊科. 中风证型与血栓素、前列环素关系的探讨[J]中国医药学报, 2004,(12)
.
|
[5] | 任利,张红瑞,蔡永敏. 基于十年中风临床文献回顾谈中医诊疗及术语亟待规范化[J]中华中医药杂志, 2007,(09)
.
|
[6] | 钟善全,黄樱,张诗昊. APACHEⅡ评分对急性脑出血病情及预后的评估[J]广东医学, 2008,(02)
.
|
[7] | 文龙龙,招远祺,蔡业峰,郭建文,黄燕. 缺血中风急性期CGRP,ET动态变化及其与证候的相关性[J]广东医学, 2008,(06)
.
|
[8] | 张长永. 浅议中风之闭证与脱证[J]河北医学, 2008,(01)
.
|
[9] | 周长华. 动态脑电图在脑血管意外中的价值[J]河南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3,(01)
.
|
[10] | 陈竹碧,吴永康,侯键,余朝骏,谢明国. 出血性中风中医辨证与颅内血肿部位及量化的相关性[J]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06,(02)
.
|
[11] | 黄学菁,耿坚,沈家根. 中风的辨证分型与CT扫描关系研究概述[J]江苏中医, 2000,(05)
.
|
[12] | 郦永平. 中风辨证现代化理论探讨[J]江苏中医, 2001,(03)
.
|
[13] | 张钟爱,奚智蕾. 血浆ET-1、NO值与中风先兆期痰瘀阻络证的相关性研究——附80例临床资料[J]江苏中医药, 2003,(06)
.
|
[14] | 徐蕾,张钟爱,奚智蕾,于庆滨. 中风先兆证ET-1水平150例分析[J]江苏中医药, 2005,(11)
.
|
[15] | 曾亮,李春婷,袁永丰. 中风辨证分型与脑部CT表现的关系探讨[J]江苏中医药, 2006,(02)
.
|
[16] | 李喜悦,张文生,王永炎. 应用蛋白质组学技术对中风证候进行研究的思路探讨[J]江苏中医药, 2007,(10)
.
|
[17] | 常富业,张云岭,王永炎. 浅谈中风病急性期脑水肿之玄府郁滞、浊毒损脑病机假说[J]江苏中医药, 2008,(06)
.
|
[18] | 郭蓉娟,韩刚,王颖辉,孟繁兴,王乐,裴清华,江涛,林参,马丽珍. 急性脑血管病与心肌酶谱改变相关性分析[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6,(03)
.
|
[19] | 罗志刚,裘丽红,张保华,马丽丽. 动态脑电图监测对重症脑血管疾病预后的预测研究[J]临床荟萃, 2005,(15)
.
|
[20] | 张一凡,杨建华,张忠雷. 急性脑出血患者C反应蛋白升高与预后的关系[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2005,(04)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