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反映本文研究工作的背景和依据。
|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4 条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58 条
[1] | 杨宇冠. 死刑案件的程序控制若干问题——刑事司法国际准则角度[J]比较法研究, 2006,(05)
.
|
[2] | 杨文杰,李昊. 论错案行为及其监督[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02)
.
|
[3] | 曹诗权. 司法鉴定模式的现状与改革[J]中国司法, 2002,(01)
.
|
[4] | 深入贯彻《法律援助条例》 全面推进法律援助工作发展——司法部副部长段正坤接受本刊记者采访[J]中国司法, 2004,(12)
.
|
[5] | 吴宏耀,张燕. 我国刑事辩护的困境与出路[J]中国司法, 2004,(12)
.
|
[6] | 吴玲. 法国司法体制[J]中国司法, 2005,(06)
.
|
[7] | 张毅. 论一事不再理原则对刑事再审的规制[J]中国司法, 2006,(09)
.
|
[8] | 陈伟. “米兰达法则”与美国宪法修正案[J]读书, 2000,(07)
.
|
[9] | 陈卫东,刘昂. 我国建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障碍透视与建议[J]法律适用, 2006,(06)
.
|
[10] | 严仁群. 美国宪法下的法官弹劾与司法惩戒[J]法学杂志, 2004,(06)
.
|
[11] | 姜小川. 西方刑事再审制度的历史沿革[J]法学杂志, 1998,(02)
.
|
[12] | 蔡墩铭. 刑事证明与举证[J]法学家, 1996,(05)
.
|
[13] | 陈卫东. 刑事申诉制度改革研究[J]法学家, 1999,(04)
.
|
[14] | 汪建成,孙远. 论司法的权威与权威的司法[J]法学评论, 2001,(04)
.
|
[15] | 宋高初. 日本检察官职权行使制约机制研究[J]法学评论, 2003,(03)
.
|
[16] | 林莉红,赵清林,黄启辉. 刑讯逼供社会认知状况调查报告(上篇·民众卷)[J]法学评论, 2006,(04)
.
|
[17] | 林莉红,余涛,张超. 刑讯逼供社会认知状况调查报告(下篇·警察卷)[J]法学评论, 2006,(05)
.
|
[18] | 陈瑞华. 对两审终审制的反思——从刑事诉讼角度的分析[J]法学, 1999,(12)
.
|
[19] | 王晨光. 法律运行中的不确定性与“错案追究制”的误区[J]法学, 1997,(03)
.
|
[20] | 周永坤. 错案追究制与法治国家建设——一个法社会学的思考[J]法学, 1997,(09)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