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反映本文研究工作的背景和依据。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2 条
[1] 高凤玲. 混合细菌浸出三种硫化矿及浸出过程中微生物多样性分析[D]中南大学, 2008 .
[2] 于振国. 自养脱硫反硝化反应器微生物群落动态及功能菌群分析[D]哈尔滨工业大学, 2007 .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 条
[1] 林惠荣. 水稻土壤重金属和硫分子形态转化的功能微生物作用机制[D]浙江大学, 2010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26 条
[1] 李亚新,储江林,池勇志. 无色硫细菌氧化SRB还原硫酸盐产物硫化氢生成单质硫[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 2002,(05) .
[2] 陈庆昌,冯爱坤. 物化与一体式氧化沟处理印染废水改造工程[J]广东化工, 2008,(06) .
[3] 常爱荣,孙瑾. 印染废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J]广东化工, 2010,(09) .
[4] 闫金霞,成庆利. 印染废水治理技术综述[J]染料与染色, 2007,(02) .
[5] 姚传忠,张克强,季民,阎怀国,雷英春. 排硫硫杆菌生物强化处理含硫废水[J]中国给水排水, 2004,(02) .
[6] 王爱杰,杜大仲,任南琪,赵秋实,王文静. 脱氮硫杆菌在废水脱硫、脱氮处理工艺中的应用[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2004,(04) .
[7] 王爱杰,万春黎,任南琪,赵阳国,刘一威. 一株同步脱氮脱硫菌的分离鉴定及其代谢特征[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2008,(04) .
[8] 马艳玲,赵景联,杨伯伦,彭辉. 脱硫细菌的筛选及其对硫化氢降解性能研究[J]化工环保, 2004,(S1) .
[9] 余燚,郑平,金仁村,唐崇俭,汪彩华. 印染废水生物处理技术进展[J]化工进展, 2008,(11) .
[10] 王凯军,胡超. 生物硫循环及脱硫技术的新进展[J]环境保护, 2006,(02) .
[11]Profiling of microbial communities in a bioreactor for treating hydrocarbon-sulfide-containing wastewater[J]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2008,(08) .
[12] 左剑恶,袁琳,胡纪萃,顾夏声. 利用无色硫细菌氧化废水中硫化物的研究[J]环境科学, 1995,(06) .
[13] KoenigAlbert,刘玲花. 脱氮硫杆菌处理垃圾填埋场渗滤污水的研究[J]环境科学, 1997,(05) .
[14]Isol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the thermophilic alkaline desulphuricant strain[J]Science in China(Series B:Chemistry), 2008,(02) .
[15] 张建斌,张通,马凯,陈国华,张冬艳,魏雄辉. 一株耐高温碱性脱硫菌的分离及鉴定[J]中国科学(B辑:化学), 2007,(06) .
[16] 张旭,陈胜,孙德智. 印染废水生物法处理技术研究进展[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01) .
[17] 张克强,黄文星,季民,李军幸,李野,李斌,张金凤. 含硫化物废水生物处理过程中单质硫的形成特性[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06,(02) .
[18] 刘佑泉,刘云国,刘佑双. 生化+物化工艺处理针织印染废水工程实例[J]四川环境, 2006,(02) .
[19] 杨柳燕,赵玉明,蒋锋. 水解—好氧生物膜法处理含硫废水的中试研究[J]污染防治技术, 1998,(02) .
[20] 林栋青,张彦科,顾向阳. 硫代硫酸盐氧化菌TX的分离、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J]微生物学通报, 2009,(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