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王凤格,赵久然,郭景伦,刑锦丰. 关于玉米品种DUS测试的几点思考[A]. 2004全国玉米种质扩增、改良、创新与分子育种学术会议论文集[C], 2004 .
[2] 王凤格,田红丽,赵久然,王璐,易红梅,宋伟,高玉倩,杨国航,孙世贤. 基于SSR标记进行我国559个代表性玉米品种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分析[A]. 2012年全国玉米遗传育种学术研讨会暨新品种展示观摩会论文及摘要集[C], 2012 .
[3] 张仁和,薛吉全,毛建昌,马国胜,杨引福. DNA分子标记与玉米种质研究[A]. 2004全国玉米种质扩增、改良、创新与分子育种学术会议论文集[C], 2004 .
[4] 王元东,陈绍江,段民孝,张春原,郭景伦,赵久然. 利用P群自交系实现我国温带玉米种质的创新[A]. 2004全国玉米种质扩增、改良、创新与分子育种学术会议论文集[C], 2004 .
[5] 李新海,李晓辉,高文伟,李明顺,田清震. DNA分子标记在玉米品种纯度鉴定中的应用[A]. 2003年全国作物遗传育种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 2003 .
[6] 赵久然. 分子标记技术在玉米种质鉴定及预先选配强优势杂交组合新方法研究[A]. 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上册)[C], 1999 .
[7] 赵久然,王元东,段民孝,邢锦丰,杨国航,王继东,张华生,张春原,张雪原. 利用“高大严”选系技术选育优良玉米自交系和杂交种[A]. 2012年全国玉米遗传育种学术研讨会暨新品种展示观摩会论文及摘要集[C], 2012 .
[8] 赵久然. 超级玉米的育种目标及选育模式[A]. 2008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 2008 .
[9] 赵久然. 超级玉米育种目标及实现途径[A]. 2005年全国作物遗传育种学术研讨会暨中国作物学会分子育种分会成立大会论文集(一)[C], 2005 .
[10] 赵久然,陈国平. 紧凑型品种掖单13号与平展型品种沈单7号的比较研究(简报)[A]. 第一届全国青年作物栽培作物生理学术会文集[C], 199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