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朱兆良. 我国土壤氮素研究中的某些进展[A]. 中国土壤学会第十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五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面向农业与环境的土壤科学综述篇)[C], 2004 .
[2] 毛小云,廖宗文,曾清如,铁柏青,周细红. 大棚内施用氮肥对NO_2和NH_3的浓度变化的影响[A]. 《氮素循环与农业和环境》专辑——氮素循环与农业和环境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 2001 .
[3] 党延辉,郭胜利,郝明德,蔡贵信. 旱作农田生态系统中水分管理与氮素循环[A]. 青年学者论土壤与植物营养科学——第七届全国青年土壤暨第二届全国青年植物营养科学工作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 2000 .
[4] 朱健,李捍东,王平. 环境因子对底泥释放COD、TN和TP的影响研究[A]. 中国毒理学会环境与生态毒理学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会议论文集[C], 2008 .
[5] 钟华平,樊江文,于贵瑞,韩彬,胡中民,岳燕珍,梁飚. 草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进展[A]. 中国草学会草地资源与管理第四次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 2003 .
[6] 方志坚. 畜牧场污水的植物净化处理研究[A]. 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研讨会论文集[C], 2008 .
[7] 张美良,彭齐东. 不同肥料结构氮在棉田生态系统中的吸收利用和去向研究[A]. 中国棉花学会2006年年会暨第七次代表大会论文汇编[C], 2006 .
[8] 马爱军,何任红,蒋新宇,林玉锁. 毒死蜱与乙草胺单一污染和复合污染对土壤酶活性及呼吸强度的影响[A]. 第四次全国土壤生物和生物化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 2007 .
[9] 王东,于振文,于文明. 施氮水平对高产麦田土壤硝态氮时空变化及氨挥发的影响[A]. 全国小麦栽培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 20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