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梁警丹,张继权,周道玮. 吉林省生态环境风险评价体系与模型研究[A]. 中国灾害防御协会风险分析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年会论文集(二)[C], 2006
.
[2] 骆东奇,余戈. 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生态学基础[A]. 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广西生态学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 2003
.
[3] 冯春涛. 武汉市土地利用变化对水体环境的影响研究[A]. 中国环境保护优秀论文集(2005)(下册)[C], 2005
.
[4] 李洁. 生物入侵——敲响生态环境安全的警钟[A]. 中国环境保护优秀论文集(2005)(下册)[C], 2005
.
[5] 王磊. 价值观错位造成的生态资源破坏,生态环境安全的道德、法律初探[A].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中卷)[C], 2006
.
[6] 罗明,龙花楼. 土地整理理论初探[A]. 土地整理与复垦分会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 2002
.
[7] 刘新平. 土地资源利用对绿洲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以新疆典型地区为例[A]. 土地利用的城乡统筹和区域统筹——2007中国科协年会8.3分会场论文集[C], 2007
.
[8] 陈永宁,赵和苍,曹恒. 层次分析法在农业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安全评价中的应用[A]. 地质与可持续发展——华东六省一市地学科技论坛文集[C], 2003
.
[9] 戴星翼. 中心城市土地使用与生态建设[A]. 中国生态经济学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生态建设研讨会论文集[C], 2000
.
[10] 李秀彬. 土地覆被变化的水文水资源效应研究——社会需求与科学问题[A]. 土地覆被变化及其环境效应学术会议论文集[C], 200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