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张一波,张胜,吴玉章,赵利梅,高炳德. 钾肥对旱地春玉米光合性能及产量形成的影响[A]. 内蒙古旱地玉米马铃薯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研究会论文集[C], 2001
.
[2] 郭江,李金才,郭程瑾,郭新宇,张风路,赵春江,肖凯. 不同株型玉米品种的光合特性和密度调控效应[A]. 作物逆境生理研究进展——中国作物生理第十次学术研讨会文集[C], 2007
.
[3] 闫晓艳,邱强,石一鸣. 杂交大豆合理群体结构的研究[A]. 中国作物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 2006
.
[4] 张明生. 作物抗早性研究方法概述[A]. 重庆市遗传学会第一届学术年会暨纪念孟德尔规律再发现100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 2000
.
[5] 张志红,李书岭,秦福生,彭记永,马青荣,杨光仙,张小刚. 冬小麦光能利用率与叶面积及相关因素分析[A]. 中国气象学会2007年年会生态气象业务建设与农业气象灾害预警分会场论文集[C], 2007
.
[6] 牟芝兰. 种植方式与种植密度对大力士高粱的影响[A].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协二○○三年学术年会农林水论文精选[C], 2003
.
[7] 王治斌,欧俊梅,杨伯祥,徐黎锋,张大勇,张杰. 不同行比和密度棉花昆虫传粉制种产量性状研究[A]. 中国棉花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汇编[C], 2010
.
[8] 徐庆章,王庆成,牛玉贞,王忠孝,张军. 玉米株型与群体光合作用的关系研究[A]. 第一届全国青年作物栽培作物生理学术会文集[C], 1993
.
[9] 樊修武,池宝亮,张冬梅,黄学芳,张伟. 不同水分梯度和种植密度对谷子杂交种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A]. 2010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 201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