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李光岑,劳雄. 唐古拉山温泉地区地质特征[A]. 青藏高原地质文集(1)——构造地质·地质力学[C], 1979
.
[2] 吴锡浩,钱方,浦庆余. 东昆仑山第四纪冰川地质[A]. 青藏高原地质文集(4)——第四纪地质·冰川[C], 1979
.
[3] 孙存煜. 东昆仑山主脊现代冰川及其开发利用远景[A]. 青藏高原地质文集(4)——第四纪地质·冰川[C], 1979
.
[4] 庞其清. 青藏高原唐古拉山晚新生代介形虫化石及其地质意义[A]. 青藏高原地质文集(4)——第四纪地质·冰川[C], 1979
.
[5] 谢树成,王志远,易轶,姚檀栋,陈发虎,Richard Evershed. 分子化石记录的第四纪古植被与古气候信息[A]. 2001年全国沉积学大会摘要论文集[C], 2001
.
[6] 姚檀栋,郭学军,段克勤,王宁练,浦建辰,徐柏青,孙维贞. 青藏高原冰芯记录的过去100年温度变化及南北差异[A]. 高分辨记录与同位素技术在环境变化研究中的应用全国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 2004
.
[7] 田立德,姚檀栋,王宁练,余武生,章新平,蒲健辰. 青藏高原现代降水中稳定同位素变化特征及气候意义[A]. 高分辨记录与同位素技术在环境变化研究中的应用全国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 2004
.
[8] 姚檀栋. 全球变暖与青藏高原环境变化[A]. 中国地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 2006
.
[9] 卢爱刚,庞德谦,何元庆,庞洪喜,院玲玲. 青藏高原对中国现代气候变化格局的影响[A]. 中国地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 2006
.
[10] 姜枚,宿和平,薛光琦,G.Poupinet,G.Wittlinger. 1993年唐古拉山-锡铁山剖面的天然地震探测工作[A]. 1994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 199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