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刘高,朱乐东,项海帆. 大跨桥梁抖振内力理论分析方法[A]. 中国公路学会桥梁和结构工程分会2004年全国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C], 2004 .
[2] 谌润水. 公路桥梁状态评定与桥梁建设可持续发展[A]. 第二届全国公路科技创新高层论坛论文集(上卷)[C], 2004 .
[3] 卢子兴,刘振国,寇长河,麦汉超,唐国翌,冯志海. 三维编织复合材料的弯曲实验及其失效分析[A]. 复合材料:生命、环境与高技术——第十二届全国复合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C], 2002 .
[4] 李小珍,卫星,王子健,强士中. 面向21世纪大跨桥梁索梁锚固结构的研究与发展[A]. 2006钢桥科技论坛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 2006, (总第130期) .
[5] 毛东建. 基于应变模态对桁架结构损伤识别的实验探讨[A]. 第十届全国建设工程无损检测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C], 2008 .
[6] 李胜利,欧进萍. 大跨径悬索桥施工期暂态结构抗风性能及控制研究进展[A]. 第十三届全国结构风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中册)[C], 2007 .
[7] 葛耀君,杨詠昕,曹丰产,项海帆. 舟山西堠门悬索桥的气动稳定性能系统研究[A]. 第十三届全国结构风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中册)[C], 2007 .
[8] 杜永峰,邵云飞. 应变模态在桁架结构损伤识别中的应用[A]. 第三届全国防震减灾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 2007 .
[9] 杜永峰,邵云飞. 应变模态在桁架结构损伤识别中的应用[A]. 第三届全国防震减灾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 2007 .
[10] 贾丽君,郭瑞,张雪松,肖汝诚. 苏通大桥非线性因素研究[A]. 第十七届全国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 20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