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任维,古华光,杨明浩,李莉,刘志强. 神经放电的动力学规律和神经信息编码的关系[A]. 第七届全国非线性动力学学术会议和第九届全国非线性振动学术会议论文集[C], 2004
.
[2] 徐旭颖,王如彬. 关于学习与记忆的突触动力学研究[A]. 第十三届全国非线性振动暨第十届全国非线性动力学和运动稳定性学术会议摘要集[C], 2011
.
[3] 刘艳,王如彬,张志康,焦贤发. 抑制性神经元作用下相位神经编码的神经动力学分析[A]. 第十二届全国非线性振动暨第九届全国非线性动力学和运动稳定性学术会议论文集[C], 2009
.
[4] 王卫东,包尚联,柯有安. 大脑皮层的神经编码理论[A]. 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中国科协第三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 1998
.
[5] 王如彬,张志康. 基于信息编码的神经能量计算[A]. 第一届全国神经动力学学术会议程序手册 & 论文摘要集[C], 2012
.
[6] 严传魁,王如彬. 基于汉密尔顿原理的神经元模型[A]. 第十三届全国非线性振动暨第十届全国非线性动力学和运动稳定性学术会议摘要集[C], 2011
.
[7] 屈景怡,王如彬. 冷感受器神经元模型中电流和电导噪声影响的研究[A]. 第十三届全国非线性振动暨第十届全国非线性动力学和运动稳定性学术会议摘要集[C], 2011
.
[8] 焦贤发,王俊琦,王如彬. 噪声环境下的IF阈值神经元的随机共振[A]. 第十三届全国非线性振动暨第十届全国非线性动力学和运动稳定性学术会议摘要集[C], 2011
.
[9] 胡吉永,王如彬,丁辛,杨旭东. 单纤维刺扎人体皮肤的弯曲力学行为分析[A]. 第十三届全国非线性振动暨第十届全国非线性动力学和运动稳定性学术会议摘要集[C], 2011
.
[10] 杜莹,王如彬,陆启韶. 嗅球网络神经模型的放电序列分析[A]. 第十三届全国非线性振动暨第十届全国非线性动力学和运动稳定性学术会议摘要集[C], 201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