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骈瑞琪,倪慧群,陈晓阳. 胡枝子SRAP体系优化及在胡枝子亲缘关系中的应用[A]. 第二届中国林业学术大会——S2 功能基因组时代的林木遗传与改良论文集[C], 2009
.
[2] 赵杨,陈晓阳,骈瑞琪,王秀荣. 二色胡枝子遗传多样性研究[A]. 第六届全国林木遗传育种大会论文集[C], 2008
.
[3] 梁振雷,杨慧玲,黄振英. 黄河故道固沙植物胡枝子种子休眠与萌发的初步研究[A]. 第二届全国种子科学与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 2011
.
[4] 潘成臣,朱林,孙英杰,卞佃侠,高群,刘林德. 紫藤的繁育系统和花粉、柱头生物学特性的研究[A]. 中国植物学会七十五周年年会论文摘要汇编(1933-2008)[C], 2008
.
[5] 刘东焕,赵世伟,郭翎,樊金龙. 杭子梢和多花胡枝子的扦插繁殖技术研究[A]. 2008北京奥运园林绿化的理论与实践[C], 2009
.
[6] 贾香楠. 二色胡枝子多倍体诱导研究[A]. 第六届全国林木遗传育种大会论文集[C], 2008
.
[7] 陈香波,许小连. 四种胡枝子属植物抗逆性比较研究[A]. 中国观赏园艺研究进展2012[C], 2012
.
[8] 于婧,魏建和,杨成民,隋春,曹海禄. 柴胡花器官发育及繁育系统研究[A]. 全国第8届天然药物资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 2008
.
[9] 曾庆文,高泽正,邢福武,张奠湘,龚洵. 濒危植物观光木传粉生物学的初步研究[A]. 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研究进展——第五届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持续利用研讨会论文集[C], 2002
.
[10] 徐波,高信芬,张丽兵. 豆科胡枝子属ITS致同进化不完全研究[A]. 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植物学:现在与未来——中国植物学会第十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八十周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1分会场:系统与进化植物学[C], 201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