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王可新,傅雪海,权彪,王继尧,申建. 中国各煤级煤的吸附/解吸特征研究[A]. 2008年煤层气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 2008 .
[2] 邓泽,康永尚,刘洪林,李贵中,王勃. 排采过程中煤储层渗透率动态变化特征研究——以沁水煤层气田为例[A]. 2008年煤层气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 2008 .
[3] 王勃,刘洪林,孙平,李贵中. 基于物理模拟的高煤阶煤层气藏水动力条件研究[A]. 2008年煤层气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 2008 .
[4] 郭盛强. 煤体变形对煤层气储层比表面积影响的研究[A]. 2008年煤层气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 2008 .
[5] 颜志丰,唐书恒,朱宝存. 沁水盆地高家庄区块煤层气成藏条件分析[A]. 2008年煤层气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 2008 .
[6] 常锁亮,李国发,刘洋. 利用AVO反演技术研究沁水盆地南部主力煤层的含气性[A]. 2008年煤层气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 2008 .
[7] 王国强. 影响煤层气井生产特征的关键因素分析——以沁水盆地南部潘河地区为例[A]. 2008年煤层气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 2008 .
[8] 段利江,唐书恒,刘洪林,郑贵强. 罐装煤样解吸实验对煤层气开发的指导意义[A]. 2008年煤层气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 2008 .
[9] 傅雪海,吴桁,权彪,周言安,何也. 淮南潘谢深部煤层含气量预测[A]. 2008年煤层气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 2008 .
[10] 姚艳斌,刘大锰,刘志华,汤达祯,唐书恒,黄文辉. 煤层气储层综合评价要素与评价体系[A]. 2008年煤层气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 20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