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刘玉汇,张俊莲,王蒂. 马铃薯等主要农作物淀粉合成酶的研究进展[A]. 中国作物学会马铃薯专业委员会2008年马铃薯大会论文集[C], 2008 .
[2] 黄玉碧. 两个玉米淀粉合成酶基因启动子克隆及功能分析[A]. 全国植物分子育种研讨会摘要集[C], 2009 .
[3] 姜东,张传辉,戴廷波,荆奇,曹卫星. 小麦籽粒淀粉粒粒级分布及其与淀粉理化特性关系研究进展[A]. 全国小麦栽培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 2006 .
[4] 郭家会,郑雪莲,李倩,解峥扬,邓科君,张勇. 马铃薯淀粉合成相关基因的定向遗传修饰研究[A]. 中国遗传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2009-2013)[C], 2013 .
[5] 姜华武,佃蔚敏,刘非燕,吴平. 水稻可溶性淀粉合(成)酶II的克隆与表达分析——淀粉合(成)酶和淀粉分支酶共同参与水稻稻米碱消解质调节[A]. 中国植物生理学会全国学术年会暨成立40周年庆祝大会学术论文摘要汇编[C], 2003 .
[6] 彭芹,郭骞欢,张西斌,程敦公,戴双,李豪圣,赵世杰,宋健民. 山东小麦品种更替过程中光合特性的演变[A]. 山东植物生理学会第七次代表大会暨植物生物学与现代农业研讨会论文集[C], 2012 .
[7] 戴双,李豪圣,程敦公,赵世杰,宋健民. 小麦品种更替过程中光合性能的演变研究进展[A]. 山东植物生理学会第七次代表大会暨植物生物学与现代农业研讨会论文集[C], 2012 .
[8] 孙伟,刘明月. 影响马铃薯块茎淀粉含量的相关因素[A]. 园艺学文集——湖南省园艺学会第八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论文集[C], 2005 .
[9] 李春燕,封超年,张容,俞魏巍,郭文善,朱新开,彭永欣. 不同基因型小麦籽粒淀粉形成特性与合成酶的关系研究[A]. 中国作物学会栽培专业委员会换届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 20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