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石虎,陈龙健,韩鲁佳. 小麦茎秆几何特征对剪切弹性模量的影响研究[A]. 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CSAE 2011)论文摘要集[C], 2011 .
[2] 房稳静,陈英慧,武建华,翟伟,李春晖. 倒伏对小麦生长及产量的影响试验研究[A]. 天气、气候与可持续发展——河南省气象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 2010 .
[3] 张冰冰,左凯峰,郭娜,徐爱遐,黄镇. 高矮秆甘蓝型油菜茎秆解剖结构对比分析[A]. 中国作物学会油料作物专业委员会第八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综述与摘要集, 2018 .
[4] 张傲,王红光,李东晓,李浩然,李瑞奇. 不同密度和施氮量下,小麦抗倒性状与产量相关性分析[A]. 2017年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摘要集[C], 2017 .
[5] 刘凯,邓志英,张莹,王芳芳,刘佟佟,李青芳,邵文,赵宾,田纪春,陈建省. 小麦茎秆断裂强度相关性状QTL的连锁和关联分析[A]. 第八届全国小麦基因组学及分子育种大会摘要集[C], 2017 .
[6] 常旭虹,赵广才,王德梅,杨玉双. 生态环境对春小麦籽粒氨基酸含量的影响[A]. 2014年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 2014 .
[7] 韩金玲,杨晴,王文颇,蔡瑞国. 冀东地区密度对小麦茎秆形态特征和抗倒指数的影响[A]. 2014年全国青年作物栽培与生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 2014 .
[8] 李振丽,程瑞婷,李瑞奇,李雁鸣. 行距配置和化控对冬小麦茎秆质量和抗倒性能的影响[A]. 第十五次中国小麦栽培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 2012 .
[9] 李仕途,付志一. 小麦茎秆节间弯曲软化现象的解释与讨论[A]. 北京力学会第18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 2012 .
[10] 李仕途,罗燕,宋成良,付志一. 玉米茎秆节间抗折强度分析[A]. 北京力学会第17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 20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