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马秉吉,马玉霞,周建丁,杨丝絮,虞志昂. 兰州市近地面臭氧污染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A]. 第35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S17 气候环境变化与人体健康[C], 2018
.
[2] 王珊,廖婷婷,王莉莉,徐军昶,樊超,孙扬. 西安一次霾重污染过程大气环境特征及气象条件影响分析[A]. 第33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S10 城市、降水与雾霾——第五届城市气象论坛[C], 2016
.
[3] 王永,刘毅,Xiong Liu. 中国地区卫星遥感对流层臭氧总量的时空分布特征[A]. 中国气象学会2007年年会气象综合探测技术分会场论文集[C], 2007
.
[4] 黄振,王建民,沈龙娇,尹婷,钟章雄,田建军. 武汉市2010-2012年近地面臭氧质量浓度的变化特征[A]. 2013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五卷)[C], 2013
.
[5] 邹宇,邓雪娇,李菲. 广州番禺大气成分站大气光化学污染特征[A]. 第33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S12 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C], 2016
.
[6] 梁碧玲,张丽,赖鑫,魏晓琳. 深圳市臭氧污染特征及其与气象条件的关系分析[A]. 第33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S11 大气成分与天气、气候变化及环境影响[C], 2016
.
[7]西安2008年冬季地表臭氧变化模拟及其主要影响因素[A]. 十一届全国气溶胶会议暨第十届海峡两岸气溶胶技术研讨会摘要集[C], 2013
.
[8] 李顺姬,李红,陈妙,曹泽磊,黄宇广,李澍. 气象因素对西安市西南城区大气中臭氧及其前体物的影响[A]. 2017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科学与技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 2017
.
[9] 刘彩虹. 北京气象塔夏季大气臭氧观测及变化规律研究[A]. 第三届浙江中西部科技论坛论文集(第二卷 气象分卷)[C], 2006
.
[10] 李全喜,王金艳,刘筱冉,董继元,魏林波. 兰州市区臭氧时空分布特征及气象和环境因子对臭氧的影响[A]. 第35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S12 大气成分与天气、气候变化与环境影响暨环境气象预报及影响评估[C], 201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