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李美,高兴祥,房锋,李健. 土层深度对几种小麦田杂草种子萌发出苗的影响[A]. 第十三届全国杂草科学大会论文摘要集[C], 2017 .
[2] 朱金文,仇正华,喻亮,王健,朱国念. 进境粮谷中四种主要杂草种子的环境适生性初步研究[A]. 生物入侵与生态安全——“第一届全国生物入侵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 2007 .
[3] 李锦华,余成群,乔国华,苗小林. “一江两河”地区苜蓿产业及其种子本土化生产前景展望[A]. 第四届(2011)中国苜蓿发展大会论文集[C], 2011 .
[4] 杨彩宏,田兴山,冯莉,高家东,张泰劼,岳茂峰,崔烨. 稻秆覆盖与除草剂相结合对移栽甜玉米田杂草控制研究[A]. 第十一届全国杂草科学大会论文摘要集[C], 2013 .
[5] 董立尧. 环境因素对菵草种子萌发及出苗的影响[A]. 第九届全国杂草科学大会论文摘要集[C], 2009 .
[6] 李善林,倪汉文,张丽. 稗草、马唐、苋菜三种杂草种子活力研究[A]. “植物保护21世纪展望”——植物保护21世纪展望暨第三届全国青年植物保护科技工作者学术研讨会文集[C], 1998 .
[7] 刘夙. 《中国植物志》植物中文普通名的订正和读音的统一[A]. 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研究进展Ⅶ——第七届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持续利用研讨会论文集[C], 2006 .
[8] 卢志军,马克平. 外来入侵种紫茎泽兰的分布、危害与研究现状[A]. 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研究进展Ⅵ—第六届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持续利用研讨会论文集[C], 2004 .
[9] 梁振雷,杨慧玲,黄振英. 黄河故道固沙植物胡枝子种子休眠与萌发的初步研究[A]. 第二届全国种子科学与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 2011 .
[10] 何志,唐宇丹,姚涓,石雷. 濒危植物蝟实种子休眠萌发特性研究[A]. 中国植物学会七十五周年年会论文摘要汇编(1933-2008)[C], 20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