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郝守玲,赵群,张明. VTI型构造煤AVO模拟——物理模型研究[A]. 中国地球物理2010——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六届年会、中国地震学会第十三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 2010
.
[2] 李辛子,龙胜祥,吴群. 构造煤类型及其煤层气开发研究[A]. 煤层气勘探开发理论与技术——2010年全国煤层气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 2010
.
[3] 祝金锋,宁超. 构造煤与瓦斯突出关系分析探讨[A]. 瓦斯地质与瓦斯防治进展[C], 2007
.
[4] 焦殿志. 皖北矿区五沟矿井煤与瓦斯区域突出危险性预测[A]. 2010年安徽省科协年会——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 2010
.
[5] 龙祖根,李绍泉,韩真理,李青松. 林华煤矿瓦斯地质影响因素分析[A]. 瓦斯地质基础与应用研究[C], 2011
.
[6] 江林华,张玉贵,张子敏,柯善斌,侯锦秀,姚军朋. 构造煤特征及其判识技术展望[A]. 基于瓦斯地质的煤矿瓦斯防治技术[C], 2009
.
[7] 李伟,吴建国. 构造煤分布区地面煤层气抽采井施工技术及方法探讨[A]. 2008年煤层气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 2008
.
[8] 郭盛强. 煤体变形对煤层气储层比表面积影响的研究[A]. 2008年煤层气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 2008
.
[9] 冯松宝,吴基文. 朱仙庄煤矿8煤层构造煤分析及对瓦斯的影响[A]. 中国煤炭学会矿井地质专业委员会2007年学术论坛论文集[C], 2007, (总第98期)
.
[10] 马财林,王前平,李燕,张玉玲. 韩城—合阳地区煤层气成藏条件分析[A]. 煤层气勘探开发理论与实践[C], 200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