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张翔,胡宏,徐建刚. 从法学视角探讨《城乡规划法》[A]. 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 2008
.
[2] 苏腾,曹珊. 试论规划法的作用机理及其立法改进[A]. 和谐城市规划——200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 2007
.
[3] 李倩. 《物权法》、《城乡规划法》对我国城中村治理影响初探[A]. 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 2008
.
[4] 孙久文,叶振宇. 我国城乡规划面临的问题与城乡统筹的方向[A]. 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暨“全球化与中国区域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 2008
.
[5] 邹军,徐海贤. 深化城乡规划编制改革——构建和谐城市的重要手段和途径[A]. 2005:发展·和谐·公正——江苏省社科类学会学术年会成果荟萃[C], 2005
.
[6] 张利民. 贵州省统筹城乡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A]. “科学发展观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 2006
.
[7] 刘斌. 浅析土地利用规划修编的实施管理制度创新[A]. 树立科学发展观提高土地资源的保障能力研究[C], 2004
.
[8] 张鹏,张安录. 永佃制是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地制度的改革方向[A]. “三农”问题与新农村建设——湖北省首届涉农领域青年博士论坛论文集[C], 2006
.
[9] 李昌勋. 武汉市统筹城乡发展对策思考[A]. 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 2007
.
[10] 平玉峰,夏保林. 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河南省城镇化进程的几个措施[A]. 科技、工程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河南省第四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 200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