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第五章 北京(综合类)产业园区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研究[A]. 首都循环经济建设研究[C], 2006
.
[2] 田金平,陈亚林,梁彬,陈吕军. 杭州湾精细化工园区循环经济发展研究(Ⅰ)——医药类企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研究[A]. 第二届全国循环经济与生态工业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生态经济学会工业生态经济与技术专业委员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 2007
.
[3] 邓水兰,屠建洲. 江西省区域经济差异实证分析[A]. 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暨中国区域协调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 2007
.
[4] 杜旭辉. 坚持科学发展观 推进园区循环经济发展[A]. 三湘循环经济发展理论与实践——湖南省首届《三湘循环经济发展论坛》论文集[C], 2005
.
[5] 吕晓君,黄丽华. 生态工业示范园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方法研究[A]. 2007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卷)[C], 2007
.
[6] 田红,尹建中. 生态工业和生态工业园区理论与实践分析[A]. 济南市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 2005
.
[7] 曾大凡,张用宾,王杰曾. 科技创新推动我国建材耐火材料产业的形成和发展[A]. 玻璃工业与耐火材料行业发展交流会论文集[C], 2005
.
[8] 冯中起,曾大海,蔡中开,洪刚. 高档玻璃与优质耐火材料新的发展机遇[A]. 玻璃工业与耐火材料行业发展交流会论文集[C], 2005
.
[9] 王杰曾. 21世纪的耐火材料工业[A]. 玻璃工业与耐火材料行业发展交流会论文集[C], 2005
.
[10] 彭寿. 中国平板玻璃工业的国际化思考[A]. 全国第六届浮法玻璃及深加工玻璃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 200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