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朱仕芬. 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再思考[A]. 第三届贵州法学论坛文集[C], 2001
.
[2] 丁海斌,陈凡. 论清代科举与“官科技”[A]. “青年科学家创新与社会条件支持系统”课题研究论文集[C], 2006
.
[3] 李修棋. 论中国环境行政诉讼的范围及拓展——兼与美、日比较[A]. 适应市场机制的环境法制建设问题研究——2002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 2002
.
[4] 杨娟. 环境纠纷行政性ADR机制的构建[A]. 水资源、水环境与水法制建设问题研究——2003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下册)[C], 2003
.
[5] 张式军. 环境纠纷解决机制探究[A]. 水资源、水环境与水法制建设问题研究——2003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下册)[C], 2003
.
[6] 莫神星. 绿党的崛起与绿党政治[A]. 水污染防治立法和循环经济立法研究——2005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第三册)[C], 2005
.
[7] 谢伟. 浅析环境诉权概念的内涵[A]. 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与环境资源法的热点问题研究——2006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一)[C], 2006
.
[8] 樊亚宁. 完善我国环境纠纷ADR机制的探讨[A]. 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与环境资源法的热点问题研究——2006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四)[C], 2006
.
[9] 吴勇. 环境诉讼举证责任分配探析[A]. 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与环境资源法的热点问题研究——2006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四)[C], 2006
.
[10] 于文轩. 我国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立法现状及其完善[A]. 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与环境资源法的热点问题研究——2006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四)[C], 200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