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杨光道,李淼,段琳,束庆龙,檀根甲. 炭疽菌诱导的PAL、POD、PPO酶活性变化与油茶炭疽病抗性的关系[A]. 植物保护科技创新与发展——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 2008 .
[2] 韦惟,叶航,曾念开,苏明声. 油茶炭疽病病原菌的分离和鉴定[A]. 中国菌物学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2014年学术年会)暨贵州省食用菌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会议摘要[C], 2014 .
[3] 姚小华,王开良,罗细芳,任华东,龚榜初. 我国油茶资源与技术现状及产业化发展对策[A]. 中国粮油学会第三届学术年会论文选集(下册)[C], 2004 .
[4] 刘三林,段世林. 浅谈耒阳市油茶病虫害可持续控制治理[A]. 2004中国科协学术年会第十一分会场论文集[C], 2004 .
[5] 周国英,陈彧,刘君昂,周建宏,潘华平. 拮抗细菌对油茶抗炭疽病的诱导[A]. 第二届中国林业学术大会——S5 森林病害及其防治论文集[C], 2009 .
[6] 刘三林,段世林. 浅谈耒阳市油茶病虫害可持续控制治理[A]. 中国林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 2004 .
[7] 廖旺姣,邹东霞,黄乃秀,邓艳,吴耀军. 广西油茶1种新的炭疽病病原菌鉴定[A]. 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 2016 .
[8] 刘伟,王义勋,陈京元,郑露,黄俊斌. 油茶炭疽病病原鉴定及病菌越冬的初步研究[A]. 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 2011 .
[9] 谢玲,黄思良,岑贞陆,文霞,黄连冬. 部分山茶属植物对炭疽菌(Colletotrichum camelliae)的抗性评价[A]. 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 20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