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卢同,谢世勇,李本金,种藏文,林时迟. 不同抗性的甘薯品种对苯丙氨酸解氨酶、过氧化物酶的反应[A]. 2003’华东植物病理学术研讨会暨江苏省植物病理学会第十次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 2003
.
[2] 梁琼,谭可欣,侯明生. 对不同玉米品种(系)抗感玉米粗缩病与超氧化物歧酶和多酚氧化酶关系的研究[A]. 湖北省植物病理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 2002
.
[3] 田兰芝,路银贵,邸垫平,苗洪芹. 玉米抗玉米粗缩病田间自然鉴定影响因素的研究[A]. 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 2004
.
[4] 刘慧芹,刘慧平,韩巨才,王建明. 番茄不同品种经叶霉病菌毒素处理后SOD、POD、MDA及相对电导率的变化[A]. 第十九届全国植保信息交流暨农药械交易会论文集[C], 2003
.
[5] 杜蕙,王生荣. 辣椒不同抗病品种感染辣椒疫霉病菌后几种酶活性的变化[A]. 农业生物灾害预防与控制研究[C], 2005
.
[6] 高芬,马利平,乔雄梧,郝变青. 沤肥浸渍液对青椒叶内三种抗病性相关酶活性的影响[A]. 中国植物病理学会第七届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 2002
.
[7] 梁琼,侯明生. 玉米粗缩病研究进展[A]. 湖北省植物病理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 2002
.
[8] 郝变青,马利平,高芬,乔雄梧. 枯萎病拮抗菌BC98-Ⅰ抗菌蛋白的提取及有关特性[A]. 第二届全国绿色环保农药新技术、新产品交流会论文集[C], 2003
.
[9] 董玲,金益,王振华. 玉米资源抗丝黑穗病快速鉴定方法的初步研究[A]. 2005年全国作物遗传育种学术研讨会暨中国作物学会分子育种分会成立大会论文集(二)[C], 2005
.
[10] 苗洪芹,杨焱杰,路银贵,邸垫平,田兰芝. 河北省玉米粗缩病有明显回升态势[A]. 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暨植物病理学报创刊50周年纪念会论文摘要集[C], 200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