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褚鑫杰. 灾害法学研究[A]. 2007中国科协年会专题论坛暨第四届湖北科技论坛“湖北省防灾减灾与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分论坛论文集[C], 2007
.
[2] 张宏军. 追求“上善若水”的教育境界——主题型学校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A]. 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汉字文化卷四)[C], 2016
.
[3] 陈式龙,胡宾,申义. 我国西部防灾减灾规划与优化的复杂性研究[A]. 面向复杂系统的管理理论与信息系统技术学术会议专辑[C], 2000
.
[4] 董伟民,PaneStojanovsky,王自法,ChrisMortgat. 利用小额保险对中国农村住宅地震风险进行管理的可行性研究[A]. 全国巨灾风险管控与巨灾保险制度设计研讨交流会论文集[C], 2009
.
[5] 韩思平. 论国外应急法发展趋势对完善我国应急法律制度的重要启示[A]. 中国突发公共事件防范与快速处置2008优秀成果选编[C], 2008
.
[6] 范小建. 中国农业防灾减灾体系建设[A]. 中国灾害防御体系建设论文集[C], 2005
.
[7] 蒋克训,曹树民,尹光辉. 对中国防灾减灾立法体系的探讨[A]. 中国减灾与新世纪发展战略——首届“中国21世纪安全减灾与可持续发展战略高级研讨会”论文集[C], 1998
.
[8] 荆宇辰. 澳大利亚防灾减灾法律与规划体系及其启示——以新南威尔士州为例[A]. 规划60年:成就与挑战——201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1城市安全与防灾规划)[C], 2016
.
[9] 欧阳丽,戴慎志,包存宽,王晓明. 气候变化背景下城市综合防灾规划自适应研究[A]. 第三届全国城市与工程安全减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 2010, (总第97期)
.
[10] 黄俊,洪昌富,谢映霞. 淮南市城市综合防灾规划简介[A]. 第三届全国城市与工程安全减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 2010, (总第97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