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裴熙祥,郭惠明,万方浩,程红梅. 紫茎泽兰cDNA文库的构建及化感物质次生代谢相关基因的筛选[A]. 第二届全国生物入侵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 2008
.
[2] 刘金花,李佳,张永清. 温度对黄芩种子发芽特性和次生代谢的调节(英文)[A]. 2010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 2010
.
[3] 赖仁胜,冯莉芳,郑燕影,汪仁,单于,郑玉红,谢玲,吴晓斌,张树鹏. 番泻叶中苯丙氨酸解氨酶基因和查尔酮合酶基因的测序[A]. 中药药效提高与中药饮片质量控制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 2009
.
[4] 龚治,万方浩. 紫茎泽兰化感物质在不同生境条件下差异分析[A]. 第三届全国生物入侵大会论文摘要集——“全球变化与生物入侵”[C], 2010
.
[5] 郭惠明,张永强,万方浩,程红梅. 农杆菌介导的紫茎泽兰的遗传转化[A]. 第二届全国生物入侵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 2008
.
[6] 高贤明. 入侵植物紫茎泽兰生活史特征及其入侵特性分析[A]. 第二届全国生物入侵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 2008
.
[7] 王喆明,吴再旺,王璇,蔡少青,钱瑞琴. 不同产地、生长方式黄芩的药效比较研究[A]. 第六届全国中西医结合基础理论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肝病专业学术年会论文集[C], 2010
.
[8] 杨文杰,吴燕民,唐益雄. 大豆转录因子基因GmMYBJ6的表达及功能分析[A]. 中国遗传学会第八次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2004-2008)[C], 2008
.
[9] 蓝国兵,黄穗萍,习平根,姜子德. 外来入侵植物紫茎泽兰生防菌的筛选[A]. 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 2009
.
[10] 鲍观娟,王笑,豆威,王进军. 三种替代植物对紫茎泽兰幼苗的生态控制效果[A]. 粮食安全与植保科技创新[C], 200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