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李海静,吴胜明,李昱,方均建,马昆鹏,宋占军,董方霆. 代谢组学技术在糖尿病研究中的应用[A]. 第六届全国化学生物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 2009
.
[2] 王慧,侯立军. 代谢组学技术在中枢神经系统损伤中的研究进展[A]. 第一届长三角地区创伤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 2008
.
[3] 陈贵珍,许云祥,王小云. 代谢组学技术在女性更年期惊恐障碍防治机制中的应用思考[A]. 第十次全国中医药传承创新与发展学术交流会暨第二届全国中医药博士生优秀论文颁奖会议论文集[C], 2011
.
[4] 刘萍,王平,陈刚,刘松林,程静. 应用代谢组学探讨中医药复杂理论体系的研究思路和方法[A]. 第十次全国中医药传承创新与发展学术交流会暨第二届全国中医药博士生优秀论文颁奖会议论文集[C], 2011
.
[5] 刘树民,柳长凤,祖金祥,方圆. 基于代谢组学技术的黄连解毒汤配伍规律研究[A]. 第四届全国临床中药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 2011
.
[6] 陈瑜,陈楠,董月皎,王飞玲,陈珍晶,李兰娟. 乙肝肝硬化代偿组和失代偿组代谢组学差异分析[A]. 中华医学会第九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暨中国医院协会临床检验管理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全国临床检验实验室管理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 2011
.
[7] 司端运. 代谢组学技术与药物作用机制研究[A]. 全国第十一届生化与分子药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 2009
.
[8] 张富兴,李金莲,李云庆. 前扣带回皮质易化前庭刺激诱发的晕动病[A]. 中国解剖学会2012年年会论文文摘汇编[C], 2012
.
[9] 许国旺. 从植物到病人:代谢组学技术用于新药开发和疾病研究[A]. 第十五次全国色谱学术报告会文集(上册)[C], 2005
.
[10] 李震宇,支海娟,王雪洁,薛水玉,孙海峰,张福生,邢婕,秦雪梅. ~5植物代谢组学技术在山西道地药材质量评价中的应用研究[A]. 中药与天然药高峰论坛暨第十二届全国中药和天然药物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 201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