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于青松. 泌尿系结石从肺论治[A]. 2003'中华中医药科技成果论坛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颁奖大会论文集[C], 2004 .
[2] 代琳,刘惠武. 章真如论肝气虚与肝阳虚[A]. 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五届内科肝胆病学术会议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专科专病协作组(肝病组、传染病组)会议论文汇编[C], 2012 .
[3] 林代富. 术芍通便汤治疗功能性便秘[A]. 中国肛肠病研究心得集[C], 2011 .
[4] 全敏,鲁明源. 阳虚体质与治未病[A]. 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八届中医体质研讨会暨中医健康状态认知与体质辨识研究论坛论文集[C], 2010 .
[5] 白睿鑫. 阴虚体质与阳虚体质的四季养生方略[A]. 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八届中医体质研讨会暨中医健康状态认知与体质辨识研究论坛论文集[C], 2010 .
[6] 孟宪泽,崔健. 援物比类思维方法在中西医学中的应用[A]. 首届中医思维科学学术研讨会文集[C], 2008 .
[7] 李杰. 阳虚体质的形成因素探讨[A]. 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九次中医诊断学术会议论文集[C], 2008 .
[8] 刘亚娴. 中医理论使临床彰辉[A]. 中医理论临床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 2007 .
[9] 俞承烈. 名老中医赵炯恒临床验案拾贝[A]. 中国中医药学会基层中医药会议专刊[C], 199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