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张金玲,王冀. 我国极端气温指数的时空变化与分区研究[A]. 中国气象学会2007年年会气候变化分会场论文集[C], 2007 .
[2] 章国材. 气候变化条件下的极端天气与气候事件[A]. 大气科学发展战略——中国气象学会第25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论文集[C], 2002 .
[3] 赵宗慈,徐影,罗勇. 20世纪中国极端气温变化检测及其21世纪展望[A]. 大气科学发展战略——中国气象学会第25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论文集[C], 2002 .
[4] 孙兰东,岳立,刘新伟,赵声蓉. 甘肃省极端最高气温的气候特征分析[A]. 中国气象学会2006年年会“气候变化及其机理和模拟”分会场论文集[C], 2006 .
[5] 温秀军,李弈震,林同,孙朝辉. 气候变化对林业外来有害生物发生危害的影响-浅述外来有害生物发生危害的气候诱因[A]. 第二届全国生物入侵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 2008 .
[6] 张延伟,魏文寿,姜逢清,刘明哲. 乌鲁木齐气温变化与极端事件特征分析[A]. “地球·资源”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会议论文摘要集[C], 2011 .
[7] 王大钧,陈列,丁裕国. 国际标准气候变化指数简介及其温度指数在中国的应用[A]. 平安浙江气象保障学术论坛论文集[C], 2005 .
[8] 王大钧,陈列,丁裕国. 近40年来中国的降水量、雨日变化趋势的空间特征及与全球温度变化的关系[A]. 首届长三角科技论坛——气象科技发展论坛论文集[C], 2004 .
[9] 黄丹青,钱永甫. 极端温度事件的区域性特征及其与全球增暖的联系[A]. 第五届长三角气象科技论坛论文集[C], 2008 .
[10] 黄丹青,钱永甫. 我国极端温度事件的时空特征[A]. 第四届长三角科技论坛论文集(上册)[C], 20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