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季颖. 微囊藻毒素的化学药剂氧化去除方法研究[A]. 二氧化氯研究与应用--2010二氧化氯与水处理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 2010 .
[2] 张玲,张余霞,王立新,吴国荣. 水稻秸秆和水浸液对铜绿微囊藻的抑制及机制的研究[A]. 中国植物学会植物结构与生殖生物学专业委员会、江苏省植物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学术报告及研究论文集[C], 2007 .
[3] 詹立,王莉,铃木孝昌,本间正充,吴德生,张立实,林真. 应用λ/lacZ转基因小鼠研究微囊藻毒素体内遗传毒性[A]. 2007年全国药物毒理学会议论文集[C], 2007 .
[4] 李大鹏,汤蓉,杨秀平. 腹腔注射微囊藻毒素导致鲫鱼出现低血容量和低血压[A]. 全国动物生理生化第十一次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汇编[C], 2010 .
[5] 丛黎明,蔡增轩,陈启,陆柏益,潘红锋,任一平. 超高压液相色谱-电喷雾串联四极杆质谱法检测水体中五种微囊藻毒素[A].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五届年会暨第四届东西方食品业高层论坛论文摘要集[C], 2007 .
[6] 陈宝梁,周丹丹,朱利中. 生物碳质吸附剂的结构特征与吸附机理[A]. 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环境化学分会场论文集[C], 2008 .
[7] 张继彪,郑正,杨光俊,赵永富. γ辐照对微囊藻毒素的降解研究[A]. 第三届全国环境化学学术大会论文集[C], 2005 .
[8] 吴和岩,施玮. 某市饮用水中微囊藻毒素含量调查[A]. 第二届全国环境化学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 20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