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赵桦,杨培君. 汉中地区种子植物区系初步分析[A]. 中国植物学会七十五周年年会论文摘要汇编(1933-2008)[C], 2008
.
[2] 刘立军,卞玉玫,钟仕强. 影响中药材产量与质量的主要因子是生态气候因子[A]. 药用植物研究与中药现代化——第四届全国药用植物学与植物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 2004
.
[3] 张殷波,张峰. 山西蟒河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研究[A]. “全国第五届青年植物生态学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植物生理生态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 2004
.
[4] 黄康有,廖文波,金建华. 试论中国种子植物区系热带亚洲至热带非洲属的分布式样[A]. 第七届全国系统与进化植物学青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 2002
.
[5] 凡强,廖文波,金建华. 论中国种子植物区系中的热带亚洲分布类型[A]. 第七届全国系统与进化植物学青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 2002
.
[6] 李智琦. 城市植被分类研究进展[A]. 生态学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中国生态学会第七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摘要荟萃[C], 2004
.
[7] 程瑞梅,肖文发,郭泉水,李建文. 三峡库区消落带种子植物区系分析[A]. 长江流域生态建设与区域科学发展研讨会优秀论文集[C], 2009
.
[8] 于津海,王丽娟,魏震洋,舒良树,孙涛. 华夏地块——一个由古老物质组成的年轻陆块[A]. 2006年全国岩石学与地球动力学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 2006
.
[9] 舒良树. 华南前泥盆纪构造演化:从华夏地块到加里东褶皱带[A]. 2006年全国岩石学与地球动力学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 200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