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韩冰,王效科,欧阳志云,曹志强,邹德乙. 辽宁省农田土壤碳库分布及其变化的模拟分析[A]. 生态学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中国生态学会第七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摘要荟萃[C], 2004 .
[2] 方精云,朴世龙,刘鸿雁,贺金生,郭大立. 中国陆地植被碳汇估算:整合观测数据及遥感信息[A]. 生态学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中国生态学会第七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摘要荟萃[C], 2004 .
[3] 欧阳婷萍,朱照宇,匡耀求. 佛山市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化发展初析[A]. 2007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暨中国可持续发展学术年会论文集(3)[C], 2007 .
[4] 赵敏,周广胜. 中国森林植被碳储量的估算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A]. 中国植物学会七十周年年会论文摘要汇编(1933—2003)[C], 2003 .
[5] 张迪,韩晓增,李海波,宋春,侯雪莹. 不同植被覆盖与施肥管理对黑土活性有机碳及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A]. 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一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七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中)[C], 2008 .
[6] 吴建富,潘晓华,石庆华. 稻田免耕对水稻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A]. 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一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七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中)[C], 2008 .
[7] 李中阳,李菊梅,徐明岗. 长期不施磷肥我国典型土壤无机磷形态及速效磷的变化[A]. 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一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七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上)[C], 2008 .
[8] 赵其国. 第一章 我国土壤资源与耕地资源的现状、问题与对策[A]. 中国土壤科学的现状与展望[C], 2005 .
[9] 周鑫斌,施卫明,王校常. 太湖流域典型地区土壤有机质、pH和速效磷钾的分布研究[A]. 第九届中国青年土壤科学工作者学术讨论会暨第四届中国青年植物营养与肥料科学工作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 2004 .
[10] 周健民. 新世纪中国土壤学面临的任务[A]. 中国土壤学会第十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五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面向农业与环境的土壤科学综述篇)[C], 20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