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许广宏. 归芍地黄丸临床新用举隅[A]. 六味地黄类中成药与方剂——临床应用研究论文集[C], 2012
.
[2] 连智华,刘兴方,韩学杰. 归芍地黄丸的中医临床应用指南[A]. 六味地黄类中成药与方剂——临床应用研究论文集[C], 2012
.
[3] 邓杰芳,曹莎明. 骨洗方气雾剂的研制[A]. 全国中医药创新与发展研讨会专辑[C], 2005
.
[4] 杨桢,高琳,赵红霞,胡红林,鲁赛,芦冲,李冀. 热敏通道理论与理中丸的温中散寒机制[A]. 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四次中医方剂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 2014
.
[5] 赵红霞,金香兰,贾海骅,尹俊县. 从温中散寒法探讨理中丸处方法依据[A]. 全国第二十次仲景学说学术年会论文集[C], 2012
.
[6] 刘燕,蒋时红. 理中丸君药之我见[A]. 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三届中医方证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 2010
.
[7] 黄祥武. 理中汤临床加味应用举隅[A]. 仲景医学求真(续三)[C], 2009
.
[8] 余葱葱,郭力,彭成. 不同煎煮时间的附子毒效组分与毒性成分质量控制研究[A]. '2008临床中药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 2008
.
[9] 赵娟,黄秀深,胡雅凌,张瑞,张萍. 浅析理中丸(汤)方族的历史衍变[A]. 中华中医药学会方剂学分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 200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