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赵奇,胡兰,李良,田本志,鲁守平,赵杨,孟祥梅,郭重友. 几种野生植物对4种农业害虫的室内生物活性测定[A]. 第四届全国绿色环保农药新技术、新产品交流会暨第三届生物农药研讨会论文集[C], 2006 .
[2] 胡飞,孔垂华. 三裂叶蟛蜞菊入侵差异性与化感作用[A]. 中国第二届植物化感作用学术研讨会暨中国植物保护学会植物化感作用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论文摘要集[C], 2005 .
[3] 陈贤兴. 南美蟛蜞菊对几种经济作物的生化他感作用[A]. 浙江省第二届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 2004 .
[4] 徐洪伟,周晓馥. 用发根农杆菌建立高山红景天毛状根培养系统及次生代谢物的研究[A]. 中国的遗传学研究——中国遗传学会第七次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 2003 .
[5] 盛长忠,元英进,姜燕. 发根农杆菌R_(1000)对优美红景天(Rhodiola coccinea) 愈伤组织的遗传转化[A]. 中国的遗传学研究——中国遗传学会第七次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 2003 .
[6] 陈启建,刘国坤,吴祖建,林奇英,谢联辉. 蟛蜞菊花中一种抗烟草花叶病毒内酯的提取[A]. 第三次全国植物病毒和病毒防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 2003 .
[7] 黄京华,曾任森,骆世明. AMF诱导下玉米次生化合物变化及玉米对纹枯病的抗性反应[A]. 中国生态学会2006学术年会论文荟萃[C], 2006 .
[8] 林文雄,何海斌,熊君,沈荔花,林瑞余,何华勤,梁义元. 水稻化感作用及其分子生态学研究进展[A]. 中国生态学会2006学术年会论文荟萃[C], 2006 .
[9] 聂呈荣,骆世明,王建武,曾任森,黄京华. 转Bt基因玉米次生代谢物DIMBOA和酚酸类物质变化的研究[A]. 生态学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中国生态学会第七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摘要荟萃[C], 2004 .
[10] 曾任森,骆世明. 化感作用研究动态和对我国化感作用学科发展的几点建议[A]. 生态学的新纪元——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实践[C], 2000, (总第60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