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王长忠,梁宏伟,邹桂伟,罗相忠,李忠,田华,呼光富. 长江中上游两个鲢群体遗传变异的微卫星分析[A]. 中国工程院第77场工程科技论坛·2008水产科技论坛——渔业现代化与可持续发展论文集[C], 2008 .
[2] 廖小林,俞小牧,谭德清,童金苟. 利用微卫星分析长江水系草鱼遗传多样性[A]. 湖北省生物工程学会2004年年会学术报告及论文摘要汇编[C], 2004 .
[3] 李辉平,张金霞,黄晨阳,陈强,李翠新. ISSR技术及其在遗传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A]. 首届海峡两岸食(药)用菌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 2005 .
[4] 刘建康,谢平. 用鲢鳙直接控制微囊藻水华的围隔试验和湖泊实践[A]. 生态学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中国生态学会第七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摘要荟萃[C], 2004 .
[5] 沈新强,陈亚瞿,罗民波,王云龙. 长江口底栖生物修复的初步研究[A]. 首届全国农业环境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 2005 .
[6] 于红霞,唐文乔. 长江老江河国家级四大家鱼原种场鲢、鳙的生长特征[A]. 中国鱼类学会2008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 2008 .
[7] 汪登强,方耀林,邹桂伟. 长江中游4种黄颡鱼的遗传结构及差异[A]. 生物技术对水产业的促进作用——2005水产科技论坛论文集[C], 2005 .
[8] 全迎春,梁利群,孙效文,姚昆,雷清泉. 斑马鱼微卫星分子标记检测鲤鱼种间多态性[A]. 生物技术对水产业的促进作用——2005水产科技论坛论文集[C], 20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