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谢俊举,温增平,李小军,黄隽彦. 汶川地震近断层地震动的速度脉冲特性[A]. 中国地震学会第14次学术大会专题[C], 2012, (总第402期) .
[2] 李小军,周正华,于海英,温瑞智. 汶川8.0级地震强震动观测及记录初步分析[A]. 汶川地震建筑震害调查与灾后重建分析报告[C], 2008 .
[3] 郭俊锋,董银峰,李英民,江帆. 汶川地震强震记录处理及速度脉冲识别[A]. 第八届全国地震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Ⅰ)[C], 2010, (总第154期) .
[4] 温增平,谢俊举,徐超. 2008年汶川大地震近断层地震动特征及其工程震害[A]. 2016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十七)——专题36:强震机理、孕育环境与地震活动性分析、专题37:强震震害特点及其社会影响[C], 2016 .
[5] 于海英,杨永强,江汶乡,解全才. 近断层加速度记录零线校正方法[A]. 第八届全国地震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Ⅰ)[C], 2010, (总第154期) .
[6] 彭小波,李小军,刘泉. 基于强震动记录的汶川地震中主震和余震地面倾斜分析[A]. 第八届全国地震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Ⅰ)[C], 2010, (总第154期) .
[7] 王峥峥,高波,臧万军. 近断层地震动的速度脉冲效应对大坝地震损伤反应的影响[A]. 现代水利水电工程抗震防灾研究与进展[C], 2009 .
[8] 贾俊峰,欧进萍. 近断层竖向地震动对斜拉桥地震反应的影响[A]. 第八届全国地震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Ⅰ)[C], 2010, (总第154期) .
[9] 江帆,董银峰,李英民,郭俊锋. 时程分析中速度脉冲地震动的适用性及影响规律[A]. 第八届全国地震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Ⅰ)[C], 2010, (总第154期) .
[10] 贺秋梅,李小军. 近断层速度脉冲型地震动作用基础隔震建筑反应分析[A]. 第八届全国地震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Ⅱ)[C], 2010, (总第154期) .